老年消费常见陷阱透视:这些"坑老"套路老人要看清

作者:吴家跃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2017-04-28 08:50:00
分享

防忽悠 不轻信 勿上当

平洋隆

以保健品为诱饵欺诈老年人钱财,已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现象。老年人防范意识弱、维权能力较差,容易被不良商家牵着鼻子走。如何帮助老人识别圈套,减少或避免上当受骗,工商部门及消委会归纳总结了不少防范经验,值得老年人一看。

有病莫要乱投医。有病就要去正规医院就诊,保健养生也应到正规医院和机构去咨询,不能轻信来路不明的网络医生,更不要相信所谓的包治百病的神奇药物和祖传秘方。

免费承诺别轻信。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等活动,面对商家承诺的免费赠送、半价促销,不要贪图小便宜,小心“甜蜜”的陷阱。

虚假广告要辨别。面对形形色色的营销宣传,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信他人,牢记“没有免费的午餐”。面对保健食品、医疗、药品广告等虚假广告,老年人要提高辨别意识,必要时咨询相关部门,以辨别真伪。

要防范“专家”忽悠。老年人因有病在身,特别渴望专家、医生的指导,对他们的医嘱也深信不疑。但是,要特别防范所谓的“专家”趁机向老年人推销高额保健品,记住保健品不能治病。

无效退款是假的。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推销保健品或药品,不惜违反《广告法》,说得比唱还好听,承诺保证疗效,无效退款,老年人要警惕、勿上当。

贪便宜会吃大亏。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养生讲座的旗号忽悠老年人,用赠送鸡蛋、面条、酱油等小物品诱惑老年人,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老年人不要随意在讲座上购买保健品或保健用品。

政策补贴不可信。某些不法商家冒充卫生部门人员,向家境贫寒又久病缠身的老年人打电话,谎称能为他们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贴”和药费补助,进行欺骗误导。老年人不要为了获得所谓“政策补贴”而上当受骗。

不要迷信保健品。保健品对治疗某些疾病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疗药物。《广告法》第十八条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老年人要注意区分,别傻傻分不清。

提高警惕是关键。平时多关注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欺骗手法,提高警惕。老人在动用钱物时,应主动与家人或亲朋好友进行沟通,减少或避免上当受骗。

上一页

[1][2][3][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