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赋力、AI赋能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暨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在南宁举行

专利赋力、AI赋能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暨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在南宁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6 11: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25日,专利赋力、AI赋能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暨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该对接活动依托广西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省部共建”机制,通过专利转化、AI技术供需对接,推动广西涉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对接活动以“专利赋力AI赋能—知识产权助力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暨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专利技术转化运用与AI技术赋能,助力涉重金属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迈向“源头防控”,活动取得四大成果:

超百亿项目集中签约,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活动期间,组织2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累计签约金额超200亿元,涵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等多个领域。其中,中食世纪科技集团投资三个项目,实施地区尾矿治理及全量化资源利用等项目,投资意向签约金额超100亿元;中南大学、中国环境科学院、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机构将与区内有关单位达成重要合作,助力区内涉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广西分行与区内多家关键金属重点企业达成授信合作超100亿元,助力企业突破技术改造与规模扩张的资金瓶颈。

重大成果发布,涉重金属(含关键金属)+AI专利池赋能供需对接。全国首个“涉重金属(含关键金属)+AI专利池”将正式启用,通过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依托AI算法实现技术供需智能匹配,打破成果转化壁垒,推动专利从“纸上”走向“车间”,加速技术产业化落地。重磅发布《关键金属产业专利技术情况报告》及《涉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利技术分析报告》,系统梳理行业前沿技术动态与知识产权布局,为产业创新提供精准导航。

院士专家共研,指引行业绿色发展路径。中国工程院相关领域院士、关键金属行业权威专家,以及全国有色金属重点高校院所、学会、科研机构、科技企业负责人等将出席活动。中国工程院黄小卫院士、段宁院士分别作主题演讲分享,分享各自在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清洁生产托举重金属污染防控领域经验见解和研究成果,就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未来发展路径提出有益意见建议。与会嘉宾将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深入探讨AI技术与专利转化运用如何赋能污染防治技术创新,解析关键金属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行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指引。

创新驱动发展,构建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新模式。本次活动立足“专利赋力”与“AI赋能”双轮驱动,推动污染防治从传统“末端治理”转向“全链条防控+资源循环”的“源头防控”模式。通过专利技术转化运用与AI智能监测、分析系统的结合,实现污染源精准识别、污染过程智能管控、废弃物高值化利用,为涉重金属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解决方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对接活动当天,活动还发布知识产权跨区域合作赋能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举行重金属污染防治与资源循环工程中心、关键金属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揭牌等,为广西从“有色金属之乡”向“绿色创新高地”跨越注入强大动能。

广西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对接活动不仅是专利转化运用与AI技术深度融合实践典范,更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随着重磅项目落地、专利池启用及专家智慧凝聚,必将为广西涉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书写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张莉)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