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4 13: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金秋九月,正值丰收时节,祖国南疆的广西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广袤的田间地头到现代化的智慧农业工厂,八桂儿女辛勤耕耘,喜获硕果,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丰收画卷正徐徐铺展。

在玉林市容县,蜜柚迎来成熟季。漫山遍野的柚子林中,金黄饱满的蜜柚挂满枝头。容县浪水镇长寿村沙田柚种植农场负责人胡玉生介绍,当前蜜柚已进入集中上市期,果肉细嫩、汁多味甜,预计今年产量可达3000斤。此外,农场还种植有100亩沙田柚,预计一个月后迎来采收,初步预估产量达300吨。

贵港市作为“广西粮仓”,积极推动设施农业建设,以农业现代化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在覃塘区樟木镇的广西爱咯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蛋鸡养殖基地,工人们正有序进行鸡蛋捡拾作业。公司负责人钟良鹏表示,基地现存栏蛋鸡240万羽,日产鸡蛋约150吨。通过智慧管理系统的应用,产蛋效率提升10%,预计今年产值可达3.5亿元,并带动周边700余人实现灵活就业。

近年来,广西立足资源禀赋,着力打造以“糖罐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桂林永福罗汉果2024年产量占全国43%、全球38%;博白县、陆川县持续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领先地位;桂南地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建设“蓝色粮仓”,2024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达2580.9亿元。

在北海市合浦县闸口镇群珠村的华宝水产养殖场,1520个覆盖蓝色薄膜的温棚整齐排列,形成现代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养殖场采用集约化、生态化的小棚精养模式,实现一年三季养殖,产量达传统土塘的3倍以上,有效推动陆基设施渔业向“蓝色粮仓”转型。

从“猪牛上楼”到“鱼虾上岸”,从“果蔬进棚”到“鸡鸭上架”,各类现代化种养模式在八桂乡野遍地开花。贵港市港南区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智能设施楼房猪场,实现饲喂精准化、环境调控自动化,构建“生猪在线、设备在线、管理在线”的数智化养殖体系,推动生猪养殖从“平面散养”向“立体智养”转型升级。

金秋丰收景,奋进正当时。最新统计显示,2025年广西早稻产量达481.8万吨,单产为394.79公斤/亩。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8%,其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分别增长4.0%、8.3%、1.5%和5.4%,农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当前,广西正以科技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张莉)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