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创办于1905年的桂林中学迎来建校120周年华诞,校庆活动在桂林举行。桂林市市长卢新华亲临现场,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雷啸霖亲切会面,并共同见证两位院士向母校捐赠书籍、字画及奖学金的仪式。
卢新华在活动中向童庆禧院士、雷啸霖院士致以诚挚祝福,并对桂林中学建校120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桂林中学作为广西基础教育的标杆,始终秉承“专心志,忧天下”的校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希望学校以120周年为新起点,继续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匠心育人,务实进取,为推动桂林市乃至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童庆禧院士出生于1935年,少年时代在桂林度过,1950年入读桂林中学,是我国著名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此次返校,他捐赠了一批珍贵书籍和字画,表达对母校的深厚情谊与美好祝愿。
雷啸霖院士为1955届桂林中学高16班校友,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在材料物理领域成就卓著,与丁秦生教授共同创立的“雷-丁理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他为母校捐赠30万元奖学金,用于激励后学,支持人才培养。
据悉,桂林中学历史悠久,前身为宋、元、明、清四朝广西最高学府——“府学”,其办学渊源可追溯至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1905年9月23日,经广西巡抚张呜歧倡议,正式创办“桂林府中学堂”,成为广西首批新式学堂之一。如今,桂林中学是自治区首批重点高中和示范性普通高中,累计培养出四位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广西培养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学,彰显了其深厚的育人底蕴。
近年来,学校以“始肇府学,大成至善”为核心理念,构建“大·成”教育体系,着力培养“文理相融、学科拔尖、多元创新”的优秀人才。通过强化红色基因教育、推进课程体系创新、建设智慧校园等举措,学校不断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在育人成果方面,桂林中学高考成绩持续位居广西前列,近十年来共有11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学科竞赛获奖人数屡创新高。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建有42个学生社团,科技、艺术、体育教育协同发展,为学生全面成长搭建多元平台。本次校庆活动不仅展现了桂林中学的辉煌历程与育人成果,也为学校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信心,学校将以此次庆典为契机,进一步总结办学经验,深化教育改革,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贡献力量。(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