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农机、健康陪伴机器人(19.830, -0.61, -2.98%)、智能AI报关员、AI仿真鱼……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简称“南A中心”)展示出部分国内最新研发生产的AI产品。记者看到,每天到此参访的代表团团络绎不绝,前来参访的客商对产品展现出极大兴趣。
“在第22届东博会开幕式上首次亮相的智能眼镜,我们比较感兴趣,也去向生产商进一步了解了该产品。这是一种由广西企业生产、具有实时清晰提词功能的智能眼镜,我们也要戴一戴,感受AI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改变。”西宁市大数据服务中心副主任谭梁在参观南A中心后表示,随着南A中心等各个平台的建设,东盟各国通道的打通,更好地把中国的先进技术应用于东盟的发展,同时也带动国内AI在生产力上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人工智能百人会秘书长高艳慧特地从北京前来参加东博会,她认为南A中心这种模式特别好,由顶层设计规划带动整个广西的发展,在人工智能转型的时代,南宁找到了自己的锚点。
澳大利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全球华裔新生代联盟副会长伍景辉表示,南宁的人工智能发展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来到南A中心看到了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新趋势。“在南A中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水下无人设备,这一领域因国家需求而发展,一些细分领域国外并没有重点去发展,但这些细分领域对于澳大利亚大面积应用非常有用。澳大利亚经常有山火,最近我也了解了一些无人灭火与消防相关的设备,澳大利亚对这些无人产品有需求。”伍景辉希望把人工智能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带到澳大利亚,促进人工智能在澳大利亚与中国之间的发展,搭建起双方交流的桥梁。
目前,南A中心通过“战略与合作”“技术与发展”“产业与应用”三个篇章展现人工智能赋能合作的最新实践成果。南宁市政府参事、广西南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郭沙指出:“东盟国家客商更关心南A中心具体在做什么,中国人工智能现今有哪些应用场景,以及跟各行各业的结合点。”
记者在南A中心展厅的“AI+海洋”展区看到,由广西本土企业——中教科技集团子公司广西沧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水下机器人、无人艇和仿生机器鱼吸引众多客商洽谈合作。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批装备可实现海洋勘探、应急救援、水下装备检测维修、海洋搜救等功能,除了销往国内,还将重点推广至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助力中国智能装备“出海”。
据悉,南A中心作为中国与东盟区域内首个集人工智能产业、学术、研究与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截至8月底,已签约国内人工智能项目51个,已签约东盟企业16家。南A中心已征集到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场景案例450多项,涵盖智慧医疗、交通、社会治理等领域。(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石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