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广西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600多万亩,产量超1000万吨,其中早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4位。据农情统计,今年广西早稻播种面积达1230.15万亩,同比增长3.53万亩。
目前,广西早稻收获正陆续开展,有关部门升级了农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农机智能化指挥调度,调配了34202台收割机、3804套烘干设备,依托区域农事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各地积极应对台风、暴雨、高温影响,加强抢收、烘干服务保障,确保颗粒归仓。作为全国早稻主产区之一,广西早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全国第四位。且广西全区早稻收获超七成,有望实现丰收。
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广西多措并举保障早稻生产。面对冬春连旱,全区投入抗旱资金3亿元,组织330万人次开展抗旱工作,通过打井抽水、人工增雨等措施保障春耕用水。同时,升级农机信息管理平台,调配3.4万余台收割机和3800余套烘干设备,有效应对台风、暴雨等不利天气影响。
在技术推广方面,广西深入开展单产提升行动,组织5.86万人次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推广增密增穗、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全区建成905个示范片,辐射带动235万亩早稻生产。从测产情况看,示范片平均单产普遍超过500公斤/亩,部分高产田块达655公斤/亩。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87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7.9%。近两年投入14.9亿元用于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38万亩,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广西中稻种植面积205.65万亩,晚稻种植意向面积1237.04万亩,全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向好。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和完善基础设施,广西正稳步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