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水利枢纽首次放流国家濒危物种唇鲮

大藤峡水利枢纽首次放流国家濒危物种唇鲮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6-06 14: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6月6日,第十个全国放鱼日来临之际,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展“流域生态齐守护,美丽中国我先行”主题增殖放流活动,共向珠江干流西江投放鱼苗201.9万尾,为历年来单次放流鱼苗数量之最。此次活动还实现首次在红水河流域放流自主人工繁育的国家濒危物种唇鲮。

本次增殖放流活动由大藤峡公司主办,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广州珠江水资源保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水河珍稀鱼类保育中心共同协办,珠江水利委员会相关单位、部门及香港鱼类协会、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桂平市农业农村局、移民代表等共同参与,是流域上下游协同推动生态保护的一次生动实践。

据大藤峡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除放流2000尾唇鲮外,还向西江投放了光倒刺鲃、黄尾鲴、银鲴、长臀鮠、三角鲂、长鳍光唇鱼以及“四大家鱼”等鱼苗。

据了解,唇鲮是鲤科唇鲮属的一种鱼类,分布于珠江水系的北江、西江及云南元江,对水质要求较高。目前,野外种群数量已十分稀少。红水河珍稀鱼类保育中心模拟唇鲮野外生存环境,积极探索亲本培育、催产和鱼卵孵化方法,通过大量试验,精确控制水温、流速、水体浑浊度等条件,成功实现人工繁育唇鲮。

近年来,大藤峡公司通过人工繁育技术攻关和增殖放流等多措并举,有效保护流域水生态系统和鱼类资源。自大藤峡工程建设运行以来,已突破10种流域珍稀、特有及经济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累计完成24次共计1790万尾鱼苗放流,为维护流域生态多样性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石睿鹏)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