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万年文化独具特色,鲜为人知。
桂林是世界唯一发现陶器起源发明阶段陶雏器考古实物的城市,是世界罕见城市主城区发现80余处史前洞穴遗址的城市,有世界唯一可溯源至源头并传承万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甑皮岩双料制陶古法”,拥有价值不菲的“甑皮岩考古文化资产”,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是“中华陶器之源”,也是“万年智慧圣地”。
在桂林,有望解码人类第一个创造性科学技术发明“恩格斯陶器起源猜想”四要素之谜。桂林,已成为我国系统开展考古经济学研究的地区,是考古文化资产固有经济价值释放为国家财税收入基础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
文化事业发展 催生考古经济新兴学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14年,桂林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文化事业工作方针,引来考古学者与经济学者汇聚桂林,联合开展甑皮岩遗址考古文化研究工作,创新性将桂林史前文化内涵与精髓高度提炼,形成综合考古研究成果“万年智慧圣地”,催生了考古经济学的系统研究。
考古经济学是以考古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考古文化资产为研究对象,开展经济学研究的一门专业学科,是考古学与经济学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考古文化,曾经长期停留在考古学研究阶段,主要集中在探索古人类活动及文化内涵研究,没有开展考古文化资产固有经济价值及资产释放的考古经济学研究。桂林甑皮岩遗址的研究,打破了这个僵局。
当前,考古经济研究方兴未艾。2024年11月,“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挖掘价值”成为文博工作的新要求,考古文化经济价值研究成为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考古文化资产已经成为考古工作者与经济学研究者不可回避的新课题。
近几年,考古经济学研究不断拓展。2020年起,广西、广东两省区学者联合开展以桂林甑皮岩遗址考古文化资产固有经济价值科学量化与科学释放为主题的“考古经济学”研究工作,2024年桂粤学者联合主办了系列考古经济学研讨会,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联合编著《考古经济学》专著,为中国考古领域研究经济价值开拓出崭新的发展空间,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良好效果。
坐拥万年文化 展现桂林非凡独特魅力
20世纪50年代,我国考古学界的一代宗师裴文中教授曾说:“中国可以成为世界古人类学研究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从地质地理条件方面看,广西更有发展古人类学的独特条件。”
喀斯特地貌的洞穴,是人类发明房屋前最佳的居所。广西遍布喀斯特地貌,桂林市汇集了喀斯特的精华,赢得“桂林山水甲天下”美誉,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
桂林市主城区已发现多达80余处史前洞穴遗址,成为我国城市主城区史前洞穴遗址最多的城市,其中甑皮岩遗址、庙岩遗址、大岩遗址、宝积岩遗址,其年代经科学测定均在距今万年以上。
经考古发掘,尤其是甑皮岩遗址获得了重要发现,形成“万年文化桂林三宝”“中华陶器之源”“万年智慧圣地”“陶雏器”“双料混炼”“甑皮岩双料制陶古法”等考古研究成果,奠定了桂林万年文化在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地位。
大自然不仅赐予桂林市甲天下山水,还铸就桂林市璀璨的中华万年文化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2017年6月22日在桂林举行“万年智慧圣地”揭牌仪式,桂林成为我国唯一获考古专业机构赋予“万年智慧圣地”美誉的城市。
《桂林市人民政府公报》2023年第3期披露:甑皮岩遗址考古发现的万年陶器填补了世界陶器起源空白,“万年智慧圣地”成为桂林历史文化新名片;“万年智慧圣地”与“桂林山水甲天下”共同成为桂林市人民政府规划塑造的两个“世界级城市品牌”。
发挥领先优势 释放考古文化资产能量
2002年至2014年,考古经济学研究者在广西启动并开展资产能量释放的前期研究与实践工作,在高速公路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资产能量释放实践并获得成功,为考古文化资产固有经济价值科学释放研究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2014年至今,考古经济学研究者聚焦桂林甑皮岩遗址,系统开展考古经济学研究,取得“土地资源二元性”“考古学科二重性”“考古遗址文化资产”等一系列考古经济学新认识;结合基础设施领域资产释放及土地财政的成功经验,探寻出考古经济学ADOS文化资产释放模式。
研究者认为,甑皮岩遗址考古文化资产可以科学量化与科学释放为国家财税收入,桂林市可以开展考古文化拓展市财税收入的探索试验,孵化培育考古文化资产转化因子。
考古文化资产固有经济价值科学释放,需要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结合当前的实际,建立科学、和谐、合理的考古文化经济转化制度。同时,运用资源经济学原理,合理配置考古文化资源,提高考古文化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广西考古文化资产的经济转化,是当前和今后一项很有意义的文化产业工作。考古文化资产固有经济价值转化,将为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财富。
构建在考古学基础之上的考古经济学,将提炼历史文化内涵与精髓,挖掘历史文化品质,结合考古成果经济转化,形成综合考古研究成果和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助推当代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考古经济学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点,考古文化资产实现有效的经济转化有助于文化强国建设、文旅强区建设。
《广西日报》2025年1月14日第23版截图
(朱坚真 陈向进 谌世龙 彭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