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六堡茶‘八新双增’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成果发布会在梧州市举行。该项目作为广西科技重大专项,自2020年12月启动以来,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引领六堡茶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道路。
发布会上,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他表示,项目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牵头,汇聚了全国顶尖的茶叶科研团队、农业专家以及相关企业的力量,围绕六堡茶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开展了19个子课题的研究,包括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新模式打造、新设备研发、新产品开发、新标准编制、新专利申请和新体系建立等八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科技创新方面,项目收集了273份地方种、野生种茶树种质资源,筛选出适制六堡茶新品系7个,新登记茶树新品种4个,制定了六堡茶群体种产量和品质鉴定方案,并建立了六堡茶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区和茶树资源保存圃。在新技术开发上,项目构建了六堡茶现代生产、加工、仓储新技术体系,包括茶树良种引进配套技术、快速育苗技术、六堡茶种苗繁育集成关键技术、茶园防控技术、六堡茶生态栽培技术和六堡茶加工新技术等。
在新设备研发方面,项目创新设计和研制了传统工艺六堡茶加工生产线3条,实现了全过程自动化生产,加工效率比传统手工提高200倍。同时,研发和改造了现代工艺六堡茶智能化渥堆发酵生产线4条,以及六堡茶深加工综合利用生产线2条,中试示范生产线1条,提升了六堡茶生产机械化智能化程度。
在新产品开发上,项目在品种、工艺、装备创新的基础上,开发出特级黑金六堡茶、节气茶品、苍梧之紫、六堡茶面膜等六堡茶新产品35个,其中机械化加工六堡茶(传统工艺)产品6个,深加工产品9个,大幅提升了六堡茶产品的方便化、功能化、高档化和时尚化水平。
此外,项目还构建了科学完整的六堡茶标准化体系,包括六堡茶国家标准实物标准样研制1套,制定或编写了42项地方、团体、企业标准。在专利申请方面,项目累计申请发明专利56件,已获授权5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2件,已获授权10件;申请软件著作权8项,已获授权7项,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构建了专利矩阵。
刘仲华院士还指出,项目超额实现了产量产值“双倍增”的目标。目前,六堡茶的年产量已从2019年的1.7万吨增长到2023年的3.5万吨,并有望继续增长;直接产值由2019年的25亿元增长到目前的55亿元,综合产值超200亿元。
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推出金融产品支持涉茶项目建设等。目前,全市共有涉茶经营主体5951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规模以上茶企15家。今年1-10月,全市统筹推进的10个重大涉茶项目完成投资10.7亿元,六堡茶精制茶生产企业入库税收超1亿元,同比增长33.1%。
在茶文旅方面,梧州市以关键技术创新驱动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六堡茶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同时,梧州市还注重标准化建设,强化六堡茶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布了多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涵盖了茶苗选育、种植、加工、运输、贮存、销售、品鉴等各个环节。
发布会上,梧州中茶张均伟总经理和梧州茶厂何梅珍副总经理也分别就新产品开发对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作用和渥堆发酵技术研究的新成果及下一步打算进行了介绍。张均伟表示,通过提高六堡茶产品的科技含量、质量和品质,中茶公司实现了新增产值1.8亿元,并计划继续研发现代工艺六堡茶机械化智能化设备,开发多元化产品,加强品牌宣传与推广,拓展国际销售渠道。何梅珍则介绍了渥堆发酵技术向精细化完善、智能化渥堆发酵生产线的建立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等方面的新成果,并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应用这些成果提升六堡茶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石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