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通过实施系列创新试点任务和政策,构建以海铁联运为主干的多式联运体系,完善陆、海、空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进一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在改进作业效率方面,南宁片区开展出口跨境电商商品海关监管与铁路安检平行作业改革。该模式研究制定铁路混装跨境电商“负面清单”,顺势监管,精简环节提高作业效率,将原需要在南宁国际铁路港实施的跨境电商混装货物安检环节前置到南宁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的跨境电商监管场所,实施平行作业,满足企业出口运输的多样化需求。
在商品监管方面,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采用的“法检大宗商品取制样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大宗商品取制样智能化监管。该系统对进境法检矿产品开展全流程监控,运用科技思维、系统思维确定进境法检矿产品取制样监管风险解决方案,构筑“系统+监控”双重监管体系,在保障样品安全的同时,通过时间节点监控,实时查询分析、排查解决通关堵点,保障资源型法检矿产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服务钦州港片区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发展。
数据显示,在这套系统的作用下,2023年钦州港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56.81小时,比2017年压缩78.76%;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1.44小时,比2017年压缩96.68%。
同时,在运营模式方面,钦州港片区紧密结合企业诉求,选取代表性企业对从钦州港进口的铅精矿、锌精矿开展“口岸直提,属地施检”模式的集装箱矿产品优化检验监管创新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施改革后,钦州港进口集装箱矿产品口岸通关时间从实施前的7—15工作日缩减为2个工作日,口岸滞留时间大幅缩短。在全链条监管条件下加快货物通关效率、缩短通关时长,为试点企业节约了生产经营成本,实现了既管得住又通得快的目标,为促进贸易额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在钦州港西侧的崇左片区,这里持续探索通关信息化应用新模式,试点启用了出入境车辆边检快捷通关系统。
按照原有模式,人工检查一辆出入境货车平均需要1分钟左右。推行新模式后,单车检查时间由以往1分钟左右压缩至15秒以内,减少75%,操作熟练的司机,最快10秒即可实现快速通关。
以往,司机出入境前需填写《机动车查验卡》,出入境证件需边检人员人工查验并加盖验讫章后方可通行。推行新模式后,司机免填《机动车查验卡》,出入境证件不再加盖验讫章,不仅优化查验环节,还能延长证件使用寿命,有效节约换证成本。
与此同时,崇左片区正在进行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模式创新改革,实行根据边贸进口商品品种、风险级别、用途等分类管理分层查验,按照查验指令分别开展简易查验和重点检疫,在确保进境产品安全的同时提高了通关效率。
该项改革创新,有效确立了边民互市贸易分红新模式,加大社员分红比例促进共同富裕,最大限度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2023年边贸合作社总收益9069.46万元,村集体经济1270.51万元,分红总金额3550.85万元,真正实现“留利于边、留利于民”。
未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完善、优化改革创新业务,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和通关改革制度创新举措落到实处,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向纵深发展。(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