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主义主义法治道路优势研究》,是方彦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代表性成果,是她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部系统研究中国法治道路的力作。本书共367页,323千字,从法治优势的视角,涉猎多方面思想观点,具有一定的深度、高度、广度及其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
著作具有学术包容性。细品著作内容,叙事逻辑严谨,剖析深刻。著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阐释其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著者认为探寻中国法治道路优势,主要从具体事物发展中探寻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道理,并用这些道理去理解和把握关联的问题。本书在阐释中国法治道路优势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统一,应与具体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党的领导制度和治国理政体制相结合,才能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及现代化建设。第二,著作从宏观上对课题项目研究有完整的理解,并以此从较高层面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态势。本书第五章的总论部分所指出的,发挥中国法治道路优势,就必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汲取中华法治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深入思考当代中国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规律,科学回答中国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坚持什么样法治原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第三,著作自觉地运用辩证法思维思考问题,阐释现实,提出观念,形成理论。第五章第一节关于法治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根本路径。作者指出,时至今日,只有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想体系而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因为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人性的回归、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自由人联合体”。这些辩证思维方式,都体现了著作对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自觉运用,以此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优势的自觉自信。
著作具有学术创新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守正创新,引领时代潮流。作者坚持运用“两个结合”及推进理论创新的“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为指向,揭示中国法治建设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第三章在阐释保障人民主体地位问题时强调,不仅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更须把权利与义务的法治化。即指依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其形式上要求具备依法治理的制度安排及运行机制,同时强调宪法至上、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程序公正、良法之治的法律精神和价值追求。著作在研究时调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政治学、法理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为拓展多学科交叉性研究提供了新视野,并有针对性开展案例解读、个案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理论观照现实,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范式,著作无论学术观点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具有一定开拓创新性。
著作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著作内容具有系统性、整体性、逻辑性、通识性;体现了学理性研究、学术语表达、体系化构建的特点。开展学术研究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才能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去超越简单的资料收集和宣传叙事,避免了政治宣传意涵,展现了包容的学术特色,而此著作体现了这些态度和精神。同时,著作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不断增添一些新内容和新的话语表达,进一步拓展了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凸显本书的理论建构性及价值意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李玉雄 | 编辑: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石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