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黔滇湘山歌擂台赛在广西忻城开赛

桂黔滇湘山歌擂台赛在广西忻城开赛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5-21 20: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18日—20日,在“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5·23广西全民艺术普及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西土司文化旅游活动周系列活动——桂黔滇湘山歌擂台赛、中国南部六省区民歌会活动在来宾市忻城县精彩上演。歌手们用山歌和民歌的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全县乃至全国各族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热情和信心,进一步提升忻城县文化影响力,促进忻城民族团结、文旅融合,助力忻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

这次活动向广大游客展示了壮族山歌文化的独特魅力,带领大家参观了莫土司衙署、壮锦技艺生产保护示范基地,领略了忻城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土司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体验了民族文化瑰宝壮锦技艺以及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生肖小马仔制作技艺,进一步提升了忻城特色旅游品牌形象,扩大了忻城旅游的影响力,为加快打造忻城文化旅游新高地、构建康旅融合大格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忻城莫土司衙署是亚洲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土司建筑群,被誉为“壮乡故宫”。忻城山歌文化历史悠久、山歌种类繁多、传承生态良好。忻城歌圩、壮族悲歌、忻城壮欢(山歌)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忻城壮族独特的山歌文化标识。忻城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有三月三歌圩、端午龙舟赛、六月六尝新节、七夕“情人节”、土司老街中秋“小马仔”供月赏灯、重阳节龙狮拜寿等民俗活动,每逢传统节日,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忻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壮锦的发源地之一。忻城壮锦织锦艺术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0后小伙兰培文是忻城壮锦文化推广人,面对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他将壮锦元素融入日常用品、文创产品,使传统织锦工艺迸发新的魅力;壮锦品牌打响后,兰培文成立了壮族织锦技艺传承展示中心,建立广西金绣球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自发筹建来宾市首个山歌传唱基地——忻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山歌传唱基地,并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山歌直播间”,同时成立忻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山歌宣讲团。他以基地为平台,织就美丽壮锦,唱响悠扬山歌,致力于保护和弘扬壮族传统文化。这些年,兰培文多次参加民间文艺展示展览、对外交流等活动,2020年获颁“中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2021年荣登“中国好人榜”。2022年忻城县“壮锦记忆”复兴行动志愿服务项目代表来宾市首次在全区大赛中斩获银奖。

忻城十二生肖小马仔制作技艺是忻城人民在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的优秀文化精髓。“小马仔”多为十二生肖的动物形象,一般用米粉来制作,制作过程有一套完成的工序。首先将打好的上等大白米用水浸泡2至3天,待米发开后将其磨细,用机子打成浆状,把水沥干;接着拿到锅里蒸熟,经过人工舂细,搓成熟米团,再把熟米团切成若干小块捏成各式各样的“小马仔”,捏好后将“小马仔”放入锅内蒸20分钟。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给蒸熟晾干的“小马仔”上色。“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一个个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小马仔”就这样制作完成了。在忻城,每年中秋节晚上,家家户户都把各式各样的“小马仔”和月饼、水果、柚子等供品一起摆上供桌,朝着月亮的方向摆放,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近几年,忻城县每年都开展“十二生肖小马仔”为主题的中秋节庆活动,传承非遗技艺,弘扬壮族优秀民间民俗文化、节日文化。2020年,忻城县获“中国土司文化之乡”荣誉称号。忻城县“中秋节·小马仔供月赏花灯节”获评“新时代·中国最具特色旅游节庆”奖项。2021年忻城十二生肖小马仔制作技艺入列广西壮族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创建忻城莫氏土司衙署、乐滩竹海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评全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旅游目的地。

忻城县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下游,属于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地区,是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总人口43.12万人,下辖6镇6乡,总面积25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万公顷,有壮、汉、瑶等17个民族,壮族人口占92.7%。

忻城除了莫土司衙署、薰衣草庄园和乐滩竹海3个国家AAAA级景区外,还有“小三峡”红水河、神秘湖、都宜忻游击队革命根据地、古蓬松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等景点。忻城地表水质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凭借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禀赋资源,盛产优质的古法红糖、百香果、糯玉米、金银花等,享有“桑蚕之乡”“金银花之乡”“糯玉米之乡”“西南石都”等美誉。忻城糯玉米曾荣获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神农奖”、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区被评为全国“人民优选”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忻城曾被评为“新时代·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县”、“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被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命名为自治区生态县。

近年来,忻城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交通路网实现飞跃,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商贸物流发展壮大,文化旅游连创佳绩,生态宜居水平提升,老百姓幸福感与日俱增。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一产增长4.7%,三产增长1.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2%、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2%,排名全市第2位。2023年一季度的旅游数据全县接待游客量105.32万人次,同比增长17.05%;实现旅游总消费8.46亿元,同比增长14.3%。

下一步,忻城县将依托壮族文化、土司文化、壮锦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等丰富资源,规划和推进“忻城泮水庄苑大酒店”暨泮水生态新城综合开发项目、土司古镇文旅综合体项目、龙梯漂流景区开发项目、阳明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忻城薰衣草庄园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等一批大健康和文旅重大项目,继续深入推进都宜忻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旅游扶贫项目、“乐滩竹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二期)等续建重大旅游项目,打好一批特色文旅品牌。同时,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文创产品,因地制宜开展“多彩非遗”品牌推介和消费活动,培育一批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培育一家国家AAAA级景区或一家星级乡村旅游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深耕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延伸“文旅+”产业链,培育“文旅+”新业态,带动忻城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张莉)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