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本土话剧《花桥荣记》在桂林艺术节温情上演

自广西师范大学拿到话剧《花桥荣记》青春版的版权,杨楠已经是第四代学生导演。此次《花桥荣记》作为2022桂林艺术节青年学生戏剧展演的精彩剧目,充分彰显了桂林艺术节对本土高校戏剧的吸纳,体现对桂林厚重历史人文底蕴与戏剧元素的深入挖掘与探索。

桂林本土话剧《花桥荣记》在桂林艺术节温情上演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2022-12-14 14: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人民网桂林12月13日电 (覃心)桂林米粉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12月12日晚,由广西师范大学望道话剧社排演的话剧《花桥荣记》在桂林大剧院进行公益展演。“这是一部流淌着桂林本土文化基因的话剧。”此次《花桥荣记》的导演杨楠介绍道。

话剧《花桥荣记》根据台湾著名桂籍作家白先勇同名小说改编。该剧以上世纪台北为大背景,通过聚焦台北一家桂林老字号米粉店的沉浮与人物命运的坎坷,集中展现了一代身居宝岛、心向大陆的广西人的乡音、乡情与乡恋。

话剧聚焦台北一家桂林老字号米粉店的沉浮。受访者供图

杨楠是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在加入望道话剧社前就接触过白先勇的作品。对于桂林而言,她也是个异乡人,读起《花桥荣记》有着细腻的感受:“这部剧反映的是在战争年代,一部分桂林人不得不到外省生存而产生的乡愁,桂林米粉正是他的一份寄托。”

《花桥荣记》之所以是一出经典剧目,成为广西师范大学自2014年起致敬“西南剧展”而策划的“新西南剧展”的一面旗帜,就在于其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内涵仍然丰富。“现在桂林离乡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因为工作、学业或是更向往繁华的生活等等。那么,这座土生土长的城市给自己留下的文化基因是什么?这可能会是很多观众能思考的一个问题。”杨楠说道。

自广西师范大学拿到话剧《花桥荣记》青春版的版权,杨楠已经是第四代学生导演。在每年的传承中,一批又一批热爱话剧的学生加入望道剧社,排演《花桥荣记》,而曾经的杨楠也是剧中的“顾太太”。“我们上一任导演是桂林本地人,现在剧中的一些服装都是跟他的妈妈要的。”杨楠笑着说。

话剧幕后准备。受访者供图

对于杨楠而言,话剧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表演艺术,考验着一个人的文本解读、情感表达、沟通和组织能力。从望道剧社成长起来,她感到收获良多。“保持着一颗纯粹的初心去学习、去展现自己,那么舞台和观众就会给你反馈。”杨楠说。

值得一提的是,望道剧社系广西师范大学为纪念中国著名教育家陈望道而设立。陈望道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负责人之一,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曾任教于广西师范大学前身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任教期间,陈望道以话剧和报刊为抓手,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了一场又一场反封建的文化运动。

此次《花桥荣记》作为2022桂林艺术节青年学生戏剧展演的精彩剧目,充分彰显了桂林艺术节对本土高校戏剧的吸纳,体现对桂林厚重历史人文底蕴与戏剧元素的深入挖掘与探索。

《花桥荣记》在桂林大剧院进行公益展演。人民网 覃心摄

(覃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