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乡第一书记书写驻村工作新篇章

2021年4月27日是个普通的日子,可对于桂林市发改委驻灌阳县西山瑶族乡第一书记李鹤鹏来说却是个特殊的日子,正是这一天,他带着桂林市组织部和市发改委的任命和嘱托,背着行囊驱车四个小时来到灌阳县西山乡小源村担任第一书记。

广西瑶乡第一书记书写驻村工作新篇章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8-17 11: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年4月27日是个普通的日子,可对于桂林市发改委驻灌阳县西山瑶族乡第一书记李鹤鹏来说却是个特殊的日子,正是这一天,他带着桂林市组织部和市发改委的任命和嘱托,背着行囊驱车四个小时来到灌阳县西山乡小源村担任第一书记。

为了精准掌握村情民意,他加强学习,深入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发扬退役军人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一到驻地就开始了入户走访和调查研究工作。每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与驻村工作队一起走家串户,与脱贫户、村民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和真实想法,在脱贫户家里,在田间地头,在打工厂房,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晚上,挑灯夜战,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惠民政策,整理相关档案台账,与村干部研究讨论,经过3个月的深入调查,全部走访了72户脱贫户和部分农户,精准掌握了村情民意,为脱贫后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村“两委”决策提高了依据,他说:“脱贫户和老百姓的真实意愿和希望就是我们驻村的工作方向。”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有战斗堡垒作用,他以村为家,以村民为亲人,看着村民淳朴的笑容,坚定了他要做好第一书记的信念,他坚信只要用心肯干,凡事为老百姓着想,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在平时,他率先垂范,模范带头,主动担当,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制度,时时事事做到以大局为重,团结支部一班人,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与桂林市发改委机关党委结对共建,传经送宝,提高了支部党建水平,发挥了支部“领头羊”作用,2021年小源村支部党建工作在全乡名列前茅,绩效考评工作全乡第一。

书记入户填写核实帮扶手册。

农村工作是复杂的,驻村工作更是艰苦的,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共产党的退伍军人,造就了他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2021年11月,由于所驻村地处山区,气候潮湿,气温偏低,在部队受伤留下的腰椎间盘突出病又犯了,但正值广西、桂林市脱贫后评估考核,工作任务繁重,他硬是一瘸一拐坚持了下来,有时晚上疼得实在无法睡觉,就吃点止疼药,贴上膏药继续工作。由于驻村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血压有时高到180,为了不影响工作,每天靠吃降压药维持稳定血压。以致妻子和儿子每次打电话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忘了吃药!”村干部和脱贫户知道了,就劝他说:“请假回家休息几天吧”,可他却笑着说:“还有那么多脱贫户工作要做,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影响了全村乡村振兴工作,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的伤病让脱贫户伤心,坚持一下就过去啦”。

“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家和事兴,和谐共进是做好地方第一书记的内在动力。他是一名军转干部,转业后在桂林市机关单位上班,妻子一直在阳朔县直单位上班,结婚20年来,都是聚少离多,现在又远在灌阳驻村,他和妻子、儿子相隔三地,但没有影响家庭的共同进步。20年来妻子从未给他增添烦恼,相濡以沫,尽心尽力照顾着家庭,支持着他的工作。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他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在部队荣立过三等功,在转业后在机关单位曾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荣立2次三等功。作为丈夫也深知妻子的艰辛,忙里偷闲,一有时间,就帮妻子分担家务,接送孩子,照顾孩子,陪伴孩子。有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妻子的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曾被单位连续6年评为优秀公务员,获得2次三等功。儿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从小乖巧懂事,知书达理,刻苦学习,每年被桂林市和学校评为三好学生,2022年以全市270名9A生之一的优异成绩被理想高中录取。只所以有这些成绩,更离不开父母的理解和支持。2021年9月,他的远在内蒙古的父亲被查出是肾癌,需要住院手术和化疗,对他来说如晴天霹雳,他要请假回去照顾父亲,可被父亲严辞拒绝,身为老兵且具有40年党龄的父亲在手术台上还安慰着他:“你跟父亲一样,曾经是一个老兵,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如果都像你一样都回家照顾亲人,工作谁来干呢,你就安心工作,不要担心爸爸,爸爸没事!”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一刻,他躲在房间里,他哭了,他掉下了无法尽孝道的无限愧疚的泪水,每次想到“爸爸的肾没了”,每次父亲去医院化疗,心里特别难过。2022年5月,远在阳朔的岳母突发低血压晕倒在路边,幸亏被好心的路人送到医院,抢救及时脱离生命危险,妻子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竟然没有告诉他,也没能回去照顾岳母。正是有了家庭和亲人的理解、支持和付出,才使他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安心工作,把对家人的歉疚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也更坚定了为小源村更多需要他的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的信心和决心。

抢机遇,破难关,群众的期盼就是第一书记的工作方向。2021年6月《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为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把《乡村振兴促进法》结合村里实际得以真正落实成为摆在第一书记面前的一大难题。于是,他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进行了反复的学习和研究,思路决定出路,制定了小源村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和规划,并逐步落实和推进。一是改变“等要靠”的观念。在走访中了解到部分脱贫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存在“等靠要”思想。扶贫先扶志扶智。他说:“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除了靠国家的惠民政策,更要靠脱贫户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此,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制定宣传手册发放脱贫户家里,宣传动员脱贫户勤务致富,发展好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在微信群推送务工信息,鼓励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同时,组织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渠道。目前,全村脱贫户有265人在外务工就业,平均年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鼓励多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赚钱。脱贫户谢小春的儿子谢海华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上线抖音直播,每月收入均达到1万元以上。二是主动热心帮助脱贫户解决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作为第一书记,心中牢固树立“老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的观念,谁家有困难,都是力所能及的去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做好解释工,把扶贫工作做到脱贫户的心里,也因此受到了脱贫户的欢迎和称赞。2021年3月赵启成因突发车祸导致脑壳摔裂,肮组织严重损伤,经常性休克,他积极联系医院为赵启成做手术,申请临时救助,联系学校为其女减免学费,向乡政府申请办理全家低保,并按程序和要求纳和监测户,为其母亲申请了公益性岗位,帮助他们全家度过难关。每次去赵启成家了解情况时,赵启成的母亲袁素荣都哭着拉着李书记的手以表感谢,李书记说:“这都是党的政策好,也是我作为第一书记应该做的”。2022年3月,脱贫户蒋才军的儿子袁双发在学校上学时不慎从4楼摔下来,致使臀、腰部以下多处骨折,李书记积极多次协调学校解决其治疗费用问题,为他家4人申请了低保救助,帮助发起水滴筹,共收到捐助资金1万多元,并自掏腰包送去慰问金,鼓励他好好养伤,早日回到校园。三是增强“造血”功能,下力气解决制约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瓶颈问题。受地理环境、交通不畅、无集体土地、历史经济因素的影响,小源村的集体经济多年来收入很少,只靠入股分红获得一些收益,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0万元。李鹤鹏通过爬山涉水现场查看,向村民、向种植专家、农业推广站、农业种植公司、农产品销售公司等多方咨询调研了解,找到了破解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小源村水质好、杉木多(全村3000多亩)、气候适宜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为及早发挥经济效益,双管齐下,努力争取投资种植。一方面积极向后盾单位申报林下种植产业项目160万元,以达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争取社会投资。2022年4月份,通过努力与灌阳尚农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积极发展林下种植,利用村乱石壳休闲公园300亩林地进行草珊瑚种植,使之建设成为草珊瑚种植示范基地,引领带动全村发展草珊瑚种植,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目前已种植了300多亩的草珊瑚、灵芝。2022年6月,争取桂林理工大学捐赠林下种植项目资金20万元,种植了草珊瑚100亩,预计每年可为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组织专家实地调研草珊瑚种植。

一年下来,村民的收入见长,脱贫户稳步走入新时代,欣欣向荣的景观一如村里那一片片草珊瑚,枝繁叶茂......,他以实际行动书写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新篇章。(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