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城市看台”迎来内部试运营参观

广西钦州“城市看台”迎来内部试运营参观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7-26 13: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钦州是一座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英雄之城,近年来,在“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中交城投金鼓江区域城市综合开发规划于2018年应运而生,并在这个夏天,将山水的笔触,伸展至金鼓江畔——蓝色海湾城。

7月15日,“城市看台”展馆在自贸区钦州港片区金鼓江畔正式开放内部试运营参观。一方筹备已久的神秘城市(空间)奏响了钦州夏日城市的美好序章,“这是我们为钦州造滨城的献出的一份中交力量。”中交城投广西中马公司总经理戴振华在“城市看台”欣喜地表达着激动心情。

启动蓝色海湾城,建筑延展城市场景

“每个人谈到空间首先想到的是可能是居住空间,而对于片区更多的年轻人来说,尤其是背井离乡异地创业的产业新移民,需要更多的可能是公共空间。”谈及城市看台设计初衷,戴振华如是说。如何展现这座未来生态之城的本地特色、规划特色、中马风情,也是在打造城市看台之初,所思考的核心命题所在。

中国的城市化在快速推进,城市空间挤压,尤其疫情之下都市人对于公园、绿植的渴望一刻都没有停止,在戴振华看来,绿色开放空间尤显治愈宁静。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到红树林,在这片土地内,中交城投广西中马公司结合“TOD+EOD”营城思路,逐渐构建内联外通、蓝绿渗透、场景互动、“一脉二带七廊多点”的生态体系,取一湾蓝海红树进一步构架起蓝色海湾城多元场景,鱼骨式勾画出一片背山、向海、拥江、串绿、抱蓝的多层次水岸景观。

基于绿色生态的底核逻辑与“公园城市+数字社区”的营造法则,高敏感红树林之地和高开发的北部湾之心如何亲密接触,戴振华在项目价值规划前期就反复强调“在这样的生态底色上,我们不愿仅做一个传统的城市开发项目,我们更希望能以更综合、更前瞻、更未来的姿态,为大家呈现一幅江海风情的国际港湾图景,发挥出中交集团聚焦大交通、大城市,以及在国际化、江河湖海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借着钦州生态底色,项目创新性提出“双园双生,以园养园”开发理念。站在马莱大道上瞭望,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与城市看台同期完成的还有“莲心筑梦”广场以及雏形显现的“叠水花溪”,莲心型的形态也使得其在最小占地的情况小拥有最大的使用面积,不仅大片增加区域内绿地面积,也进一步提升区域公共绿地的服务功能,弥补了一般城市广场空旷草地功能单一的缺陷,较好均衡区域内绿地水网系统。它与中交城投承建今年验收完成的钦州首个“蓝色海湾行动”整治红树林修复成果以及内海湾生态景观建设和品质提升工程交相辉映,引得白鹭飞舞其中,为钦州港片区城市注入全新活力,提升片区城市环境品质与形象,为市民提供功能复合的滨海休憩活动空间。

“为了这个钦城梦能早日实践,面对疫情防控、梅雨返潮返工、节假协调连班联席会议,我们加班加点,始终坚定信念、初心不改。”这是戴振华及其广西团队扎根园区共同认知。

“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如今的城市蓝图最初是由4人筹备组在一处安置房搭起的临时办公室的4人小队绘制的”回望三年多攻坚跋涉步履铿锵,戴振华至今还记得如今中交城投党委书记、董事长丁仁军当时对他的反复叮嘱“落地中马钦州产业园项目是中交城投紧跟‘一带一路’倡议、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的战略部署,一定要拿出央企前所未有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

打造城市会客厅,让城市更有想象力

每座城,理应拥有属于自己独有印记的城市会客厅,作为回味城市、解读城市和展望城市的多元互动城市空间,“城市看台”的锻造更像是一场钦州文化记忆的重塑。

“城市看台”距离钦州市区直线距离不到30分钟,紧邻马莱大道,展馆平台可对望金鼓江畔及孔雀湾红树林景观,目前提升工程基本完工,抢“鲜”向市民开放。该空间总建筑面积3027.56㎡,占地面积1627.09㎡,是一座集规划展示、会议接待、商务洽谈、产业交流及市民休闲的多功能展示综合体,不仅是广西自贸区钦州港片区全媒体展示平台、宣传平台、招商平台,也将成为展示片区城市发展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为全面提升片区文旅品质而打造的“城市新名片”。

步入展厅,循着序厅“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以及北部湾港“天天班”海铁联运的航线,登上主厅船舷数字沙盘跟着感受钦州大工业、白海豚与红树林同在的钦州战略,“建大港、壮产业、造滨城、美乡村”的一幅幅规划大图映入眼帘。从整个空间布展设置看,城市看台一楼与片区营商环境、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零距离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企业注册、金融服务等各入驻咨询服务。

“我们部署有产业招商部等公司核心业务部门精准对接意向入驻企业和已入驻企业,快速、准确地将政策信息反馈至片区管委。”戴振华介绍道,“目前片区办公空间里对公共空间场景选择相对有限,缺乏可以承载办公和社交的多功能空间载体”。在走访调研片区多家龙头企业青年干部职工后,戴振华发现,产业社群的塑造对于空间使用的凝聚力加强起着显著的作用,于是城市看台的规划空间功能布局下,充分考量了片区区位需求,结合1楼阅读空间将2楼打造成集休闲、社交、接待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并在不断探索如何创造更具“温度”的社群运营,希望在满足产业工作之余更能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社交社区载体,营造“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服务于所有追求工作生活平衡感、幸福感的片区青年人,给市民提供更多的活动休闲空间。

此外,相对于标准化、内向型的传统招商空间,“城市看台”在一楼城市级产业空间里创新以书为媒介,空间采用阶梯图书陈列形式展示,重新构筑城市产业功能空间。这个特别开辟出的阅读空间也将作为一个独立的沉浸式文化空间,将社区生活方式立体化,希望为片区及社区提供一处日常工作挚爱的“精神升华所”,目前我们正积极与北部湾大学图书馆、钦州市图书馆达成共建意向,后期我们将持续集聚引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人才等产业要素入驻,组织策划主题沙龙、论坛、企业培训等活动,营造产业创新发展氛围,深度挖掘是“社区在不同维度的可能性,让更多产业人在社区内通兴趣相连。”钟鸣鸣补充道。

未来场景,用户就是最好的品牌背书

众所周知,夏季没有太多绿色植物的城区可能会变成热岛,而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上升将使城市居民更难受。对此,美国大学的环境科学家迈克尔·阿隆佐也提到:有许多植树的理由,而我们的研究表明,不应该低估单个树木在缓解城市地区炎热方面的作用。

今年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作为湿地的一种重要形式,生长于咸淡水之交的红树林备受重视和保护,广西作为造和修复的红树林面积,目前位居全国第二。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公众对于红树林保护的意识和行动都在逐步提升。”戴振华为我们介绍道,中交城投红树林参与主要缘起2020年协助钦州市海洋局将金鼓江畔红树林修复项目纳入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方案,并成功获批中央财政资金1.2亿元,更历史性成为钦州市首个蓝色海湾工程。中交城投以实际行动助力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团队曾多番与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多方合作,落地试点示范,积极推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并为此广受认可。

截至2022年10月,项目将全面修复5.3km受损海岸线,新增红树林面积51.54hm2,修复已有红树林39hm2,海鸟栖息地1.47 hm2。据此,项目团队通过专家咨询调研,积极研究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政策,对接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落实EOD项目贷款4.8亿元,实现了钦州市首个EOD项目的放款。“以往红树林的营造和修复主要是政府出资,现在国家开始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到红树林的种植和修复工作,由企业出资修复和营造红树林,将可能成为一种新模式。”戴振华表示,目前在城市看台负一层规划的智慧大脑,红树林监测系统实则是蓝色海湾城顶层中枢管理神经所在,依托此项目,公司目前也在积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自然资源遥感院以及钦州市海洋局、生态环境局、气象局等区内单位协同共建。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智慧大脑将成为未来社区嵌入到城市单元片区营造之中的一块至关重要的拼图,它的作用在于对未来城市、未来产业和社区高效管理功能对“数字孪生”概念的一次完美“增程”,后续它不仅成为红树林监测核心使用,还将为附近住宅、学校、商业、办公等不同使用人群,在不同时段下休闲、办公、生活、学习,拓展出丰富边界的延伸。(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图文/张婷)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