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广西国企高质量发展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广西国企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4-11 14: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更要走国企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把握大势大局大变,在百年变局中抢抓进位新机遇。“两个大局”一个是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重在“大”和“变”,对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广西在高发展质量上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尤其体现在没有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聚集力、辐射力的核心优势产业,其中既有现实条件的制约,也有起步晚、步子慢的原因,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纵深推进和RCEP生效实施,进一步放大了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加速广西与全球资源流动,迎来千载难逢的叠加发展机遇。尤其是平陆运河建成后,将打通广西流通渠道的“任督二脉”,通道沿线的产业聚集力将大幅提升,服务贸易将在通道沿线快速聚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推进以通道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广西国企应顺势而为、主动谋局,把通道优势和RCEP资源充分整合,主动融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造具有广西优势的“通道供应链、通道产业链”,在“百年变局”中赢得发展先机。

二是聚焦补链延链强链,在产业重构中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三个关健点,是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广西国企来看,着力推动产业重构优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实现广西产业链供应链的升级,既是国内外产业布局重构的被动需求,也是保障新发展格局得以高质量实现的主动应对。一方面广西国有企业必须发挥主心骨作用,结合“区情、产情、人情、资源情”,大胆创新、整合资源,加快新兴产业布局,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补强补齐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滩新阵地;另一方面,要重点聚焦贸易、物流、服务和生产制造等重点环节,集中力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一批引领行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杆企业,培育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

三是坚持向强向优向融,在智慧赋能中跑出转型加速度。在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全行业竞争的广度和深度是空前的,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做改革创新的主力军和先行者。我们在近十年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实践中可以看到,凡是企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的,都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支撑,数字化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虽然一部分广西国企在数字化转型上走在前列,但协同程度、资源整合的水平仍然有限,总体来看全区地区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数字化协同程度不高,广西国企引领全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程度和重要程度前所未有。在未来,数字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是先发企业能否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后发企业又能否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必须坚持走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道路,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产业能级、优化管理质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将数字化、智慧化战略作为广西国企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是主动谋新谋变谋快,在国企改革中闯出发展新路子。从广西国企自身来看,要坚持把国企改革作为贯彻运用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落地抓手,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生动力,把机制搞活、把人才用活、把事业干活,为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做出国企贡献。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我们在前两年的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全国先进企业相比仍有差距,可以说前有标杆、后有追兵,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够灵活、人才引聚成效还不够明显。在“三年行动”改革任务中,涉及管理机制和人才创新的任务占到了总体改革任务的60%以上,可见改革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打破国有企业发展的“桎梏藩篱”,以更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更高效的人才引用方法、更科学的战略决策途径来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如何运用新发展理念抓住改革契机,从内部管理、人才引用、经营发展等方面走出新路,实现广西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是广西国企在“十四五”期间需要交出的必答题。(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作者:王 辉 广西现代物流集团总经理助理、广西供应链服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