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阳朔县阳朔镇通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城乡农文体旅“四互动”发展、城乡项目“八方招”三步妙棋,做大做强城乡融合发展大文章,助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据悉,去年阳朔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4亿元,组织财政收入1.75亿元;旅游全年接待总人数超800万人次,旅游总消费超100亿元。
阳朔县城一景。容科彪 摄
开启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阳朔镇作为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县府驻地,是有‘地球村’之称的西街所在地,也是‘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的窗口。完善集镇(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文旅城乡融合发展,阳朔镇在强化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的,强化了集镇到村(社区)的“一体化”建设,实现自然村通硬化道路的100%;完善了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如对旅游驿站、停车场、公厕、便民步道等;对各村实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各种微田园、微菜园、微庭院和景观等随处可见,引客如流,实现城乡各业态互通共融,逐渐实现“以城带村”的发展目标。
游客打卡遇龙河油菜花田。 容科彪 摄
推动城乡农文体旅“四互动”发展
“为整体筹划城镇和乡村发展,阳朔镇充分发挥集镇(县城)大旅游商业圈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文化’等战略。”
近年来,该镇大力推进传统“三农”向旅游“三农”转型。即推动传统农业向旅游农业转型、传统农民向旅游从业者转型、传统居住型农村向旅游接待型新农村转型,打造了鸡窝渡村、燕村等一大批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农村,全镇旅游从业者超3.5万人次;借助体育赛事拉动旅游发展。如充分利用每年世界自行车大赛、全国铁人三项赛、攀岩比赛等体育赛事的举办,吸引中外游客,进一步推动旅游发展;借助传统文化、中西文化做强“以文促旅”文章。如举办传统渔火节、三月三、中外游客在阳朔过大年等活动,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和中西合璧元素,促进旅游大发展。通过旅游大发展促进阳朔镇城乡文化、体育等产业“共存、共进、共荣”,实现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阳朔夜景。 容科彪 摄
形成城乡项目建设“八方招”格局
“阳朔镇在大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发展城乡产业的同时,积极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环境,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集镇、乡村中来,力争通过政府‘小投资’,撬动社会‘大投资’,促进发展‘大效益’。”
近年来,该镇通过引进一批高端化、精品化重大项目,大力发展高端旅游,培育商务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新的旅游业态。目前阳朔镇有阳朔宋城演艺项目二期、阳朔印象刘三姐国际演艺小镇项目2个,有阳朔漓江山水情建设项目、阳朔碧桂园•漓江月项目、梦幻阳朔大型光影沉浸式文旅项目等重大项目9个;引进一批精品民宿,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如该镇的鸡窝渡村就有民宿酒店22家,客房450间800个床位;引进一批生态观光旅游企业,创新业态发展新模式。如阳朔镇十里画廊里的九里花海、荷塘观光园、菊花观光园、草莓采摘体验园、香草森林等项目。利用社会资本投资,政府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深入推动城乡融合、互动发展。通过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业态的项目引进,有效解决了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一步激活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一池春水”。(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