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向死而生》出版

报告文学《向死而生》出版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3-18 11: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88年前,湘江之岸,数万红军战士浴血战火,以勇武之躯酬革命之壮志,为中央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开辟出一条血路,不惜热血筑忠魂,尸骨埋青山。“湘桂古道红军路,寸土千滴红军血;湘桂古道红军路,一步一尊烈士身;湘桂古道红军路,一草一木一英魂;湘桂古道红军路,一山一石一丰碑……”至今,桂北百姓依然口口相传关于红军烈士不畏牺牲保卫革命胜利,以及与当地民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感人故事。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湘江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处不忍触碰的伤痛。

由人民出版社和广西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特别奖、“中国好书”奖获得者曾平标的新作,长篇报告文学《向死而生》详细叙述了这场中国革命历史中罕见的惨烈战役的过程,还原了那些尘封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细节。本书作者曾平标是土生土长的广西百色人,生于革命老区,成长于红色沃土,他对革命烈士的情感饱满而浓烈。为撰写《向死而生》这本书,作者倾注了大量的心力,他以双足丈量桂北大地,采访了百余名红军后人、烈士遗骸收殓工作人员、遗址遗存保护设施建设、党史专家学者及当地村民。他将田野调查收集到的故事转化为浓烈的情感积蓄在心中。这种饱满的情绪最终在笔与纸面碰触的刹那喷薄而发,短短6个月,这部将近37万字的报告文学作品一气呵成。

《向死而生》是一部带有史传特色的报告文学,涉及的题材重大。全书采用了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交替切换、宏大场面与具体细节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在深情回顾事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的历史进程、叙说红军将士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的基础上,真诚再现了八桂儿女以对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的敬仰之情。

书中的人物众多,但每一个都有血有肉。他们的故事交织起了一张真实的网,将沉积在历史深处的记忆打捞出来。88年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湘江突围,事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湘江战役中,中央局、军委、总政治部的一封“万万火急”电报道出这场战役的重要和残酷:“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全局。”以血肉之躯为山河之脊梁,以革命理想之信念换日月之新天,湘江之役,无数红军先烈为革命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为掩护中央首脑机关和红军主力部队渡过湘江,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血洒都庞岭,师长陈树湘被俘后断肠明志,一〇〇团团长韩伟跳崖取义。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政委易荡平自戕筑忠魂,红三军团第五师十四团团长黄冕昌血洒虎形山……曾平标笔下的每一名红军战士身上都散发着壮丽如虹的革命理想和坚如磐石对党忠诚信念。

《向死而生》是作者曾平标的心血之作,希望借此让读者拨开岁月的尘埃,凝视湘江战役的历史细节,感受军民血肉相连的真情,致敬红军先烈,汲取精神动力。(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妮思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