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召开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1广西环境质量及2022年环境工作要点。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曹伯翔介绍,2021年,广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两年国家考核优秀,“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持续擦亮。
据介绍,2021年广西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8%,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7名。PM10平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设区市空气质量排名(由好向差):北海、防城港、河池、贺州、崇左、玉林、钦州、桂林、百色、贵港、南宁、柳州、梧州、来宾。
全区115个国控监测断面,有112个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97.3%,无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全区37个地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33个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水源达标率为89.2%,水量达标率为96.6%;全区134个县级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124个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水源达标率为92.5%,水量达标率为98.9%;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93.1%,持续保持“优”。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排名中,广西位于全国第3名。
曹伯翔表示,2022年广西将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重大决策服务重大项目,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主动服务区域产业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环境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源头治理转变。
同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广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若干措施,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落实“十四五”规划任务。坚决筑牢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加快构建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强化自然生态监管和生态建设,强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持续优化生态监管执法,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保障。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完善法规政策制度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加强信息化、环保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此外,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六个在前”,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政治机关、思想理论、党风廉政、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机关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广西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