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西来宾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开创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用“小财政”办“大文化”的新路子,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探索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来宾经验”。8年多来,来宾市积极主动作为,创新实施“五化”举措,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质升级,让公共文化服务“建得起、用得活、管得好、可持续”,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文化服务。
标准化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发展
“一到农闲,大家都自发来到村头的小广场,唱歌、跳舞,好不热闹。”在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桥巩村,村民罗美双边说边兴奋地比划。自从2015年,桥巩村建起了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村里的文化风貌为之一变。村民们学习有书屋、看戏有戏台、运动有球场,村里还建起各种类型的文艺队、体育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来宾市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第三届旱地龙舟比赛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来宾市坚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全民艺术普及、“我们的节日”、文化“三下乡”、非遗进学校等活动形式让基层文化阵地用起来、活起来。其中,连续举办十二届文艺大展演“天天演、周周训、月月比、季季评、年年奖”的形式让基层文艺团队有了活力,戏曲进乡村实现全市行政村覆盖率100%,开展“文化进万家”“决胜小康、奋斗有我”文化扶贫等惠民演出600多场次,惠及群众10多万人次。
2019年忻城壮族歌圩
服务方式创新促进均等化发展
在人手一部手机且数字阅读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数字化成为来宾市推动公共文化“五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2020年,来宾市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依托微信小程序平台,以“精读化”“自主化”“共享化”“智能化”为特点,整合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地方特色视频、专题片等海量数字资源。通过加快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公共图书馆80多万纸质图书实现全市通借通还,文化馆实现线上线下预约服务等,为基层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享受公共服务。
多举措丰富文化服务的多样化
食用菌种植是象州县花山社区的集体经济项目,在秀珍菇种植房里,几个当地的居民一早就忙开了。2020年,象州县实施“文旅合伙人”志愿服务项目,以文旅扶贫合伙人志愿服务为切入点,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平台,邀请有志之士、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乡村能人加入到文旅扶贫中,成为“合伙人”。如今,该志愿服务项目已有12个,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也成为乡村振兴文旅发展“加油站”。(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作者:莫远征 来宾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