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积极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8月13日上午,广西柳州市“实业兴市,开放强柳”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

广西柳州积极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8-13 17: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8月13日上午,广西柳州市“实业兴市,开放强柳”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

柳州市委书记吴炜介绍,近年来,柳州把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以建设现代制造城为核心要务,在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一是工业经济在压力下展现强大韧劲。柳州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和外部大环境叠加影响,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及时制定出台促进经济稳增长措施,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去年一季度-32.8%的严峻形势下回升至全年-2.2%,今年上半年实现增长12%,有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展现出工业城市发展的强大韧劲。

二是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柳州按照自治区打好产业振兴攻坚战的工作要求,坚持以改革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紧盯市场和消费需求,有力推动汽车、钢铁、机械、日化及化工、轻工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焕发新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2倍以上;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汽车产销分别增长37.5%、27.6%。特别是以工业化理念推进螺蛳粉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帮助5500多户贫困户、2.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上半年,袋装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91.18亿元、增长82.65%。

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柳州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新动能的关键举措,积极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智能轨道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家电、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智能轨道交通实现单轨车辆下线,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实现投产。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产销分别为20万辆和19.9万辆、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较2015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成为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柳州按照自治区实施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争做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十三五”期,柳州科技财政投入年均增长14.5%,企业研发投入总额占全区的1/2。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强化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更多创新标杆企业,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五是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柳州抢抓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利契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自治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大力推进强优企业布局国内外市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建成投产,柳钢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柳工成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领先企业,有力促进柳州优势产业和产能参与国际合作,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活力动力。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2.5%,其中汽车整车出口4.7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倍。

吴炜表示,下一步柳州将毫不动摇坚持“实业兴市,开放强柳”,坚决打好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三年攻坚战,持之以恒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竭尽全力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精准发力招商引资形成发展新动能、坚定不移以创新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培植具有柳州特色的“工业树”“产业林”,奋力走出一条符合柳州实际的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