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广西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线抓教育、抓交融、抓发展、抓法治、抓稳定,做到职能职责向主线优化,工作举措向主线发力,人员力量向主线加强,不断推动新时代广西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闻发布会现场。周诠超摄
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班忠柏表示,广西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抓好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系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区加快发展、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等重点工作。
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决定,广西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系建设。同时,在全国率先举办“广西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果,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论坛。
广西逐步健全完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制定实施4项自治区地方性民族法规、6项设区市地方性民族法规、12项自治县自治条例和23项单行条例,出台67件涉及民族事务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涉及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教育、扶贫开发、清真食品管理、壮瑶医药管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等各个领域。
2020年,自治区财政累计下达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性转移支付1471.38亿元,比2019年增长23.6%。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8210万元,安排自治区本级配套投资1447万元,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六大工程”,滚动实施近4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千亿元,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得到有效巩固。
广西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工作格局,持续打造“壮族三月三”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民族节庆品牌,推出《新刘三姐》《秀美人生》《壮族鸡卜经影印译注》(8卷)等民族文化精品力作,《百色起义》《血色湘江》被选送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我区民族文化的知晓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