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灌阳县传统农具节见证农耕时代变迁

广西灌阳县传统农具节见证农耕时代变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3-22 15: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3月20日农历二月初八,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灌阳“二月八”农具节在“世界瑶族发祥地”之美誉的广西灌阳县举行,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和桂林市民前往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品尝瑶家油茶美食。

瑶家挝油茶比赛火热进行,评委们分别从味道、食材、工艺、文化等方面对挝茶选手的作品进行点评。身着瑶服的瑶家姑娘挝着茶、端着茶盘一一向围坐在摆满茶点美食的圆桌前的游客敬油茶。“灌阳油茶有三千年的历史,配料丰富,营养健康,我们研制了速食油茶粉,并将煮茶铁锅和打油茶食材也生产形成商品,油茶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自己的产业链,”铁茶锅灌阳瑶族油茶桂林体验馆创始人李曼清说。

在县城江边的传统农具一条街,各式各样的传统春耕竹木农、渔具用品和瑶家独特的家庭生活物品摆满街边。越聚越多的民众们前来逛街“赶闹子”,观看挑选着自己所需的农具物品以备春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灌阳手工竹编传统农具成为最大亮点和抢手货。

灌阳县“二月八”农具节最早起源于唐代庙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灌阳独有传统民俗节日,现已成为灌阳一年中最大圩日。农历二月初八也是该县每年的春耕开耕时节,每到这一天,“土产山货将大街填窄,欢声笑语把小巷挤宽”。当地农民们自发参与农具与农副产品交易,趁着节日买卖犁耙、箩筐、棚垫、簸箕、米筛、锄头、镰刀、桌椅、板凳等。目前该县大部分山区瑶胞们都还保留使用中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农耕方式和传统农具进行春耕播种。

近年来,灌阳以节庆为载体,重文化、兴旅游,着力把传统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推动农旅、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据了解,灌阳县还是袁隆平院士实施“超级稻”高产攻关的示范基地,稻谷产量已连续十一年创造了广西超级稻高产纪录,实现了“吨半田”的目标,为中国实施粮食安全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