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制度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南宁海关副关长武跟平就南宁海关在推动边境经济创新发展,实现稳边固边富边方面的制度创新答记者问。
武跟平指出,2020年是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的关键一年,南宁海关形成了“国际邮件、快件、跨电‘三合一’监管”等一批经国家部委认可并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的创新制度,也总结提炼了一批适合在全区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此次发布的广西自贸试验区首批44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中,涉及海关创新事项有14项,内容涵盖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综合保税区管理创新和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及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多个领域。
边境贸易是广西自贸试验区的鲜明特色。2020年,广西边境贸易总额继续位列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近半。首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涉及沿边经济发展改革6项,其中由南宁海关牵头组织实施事项5项,有力助推了边境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有关创新举措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主研发上线边民互市贸易管理系统V2.0。在全国首创将检验检疫作业链条全部嵌入系统,互市通关时间压缩超75%。同时,全国首创在互市领域推广应用H986集中审像和智能审图系统,互市70%以上进口量实现智能识别,边民互市监管效能将显著提升。
开展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模式集成创新改革。以“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为核心,叠加委托申报、直通式运输、优化检验检疫方式等通关便利化改革,成为商务部、海关总署推介的典范。2020年,全区进口互市落地加工商品10.6万吨,货值18.3亿元,惠及边民22.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5.6倍、8.5倍和8.5倍,加工增值率最高达70%,压缩通关时间2/3以上,减少运输成本6成,边民每日获利增长3倍。
开展边境公路运输监管作业模式改革。在2019年陆路口岸进口“提前申报、卡口验放”成效基础上,继续推行出口“提前申报、卡口验放”改革,打通进出口双向“高速路”,为解决友谊关口岸拥堵问题打下坚实基础,通关时间大幅压缩。改革后,不需查验的货物口岸通行时间由平均2—3小时缩短至10分钟,缩短95%以上。
推动全国首个铁路口岸水果进境指定监管场地落户崇左片区。利用铁路运输优势解决换装效率低、通关速度慢、增加制冷成本等问题,实现水果大宗过境并高效联运,推进双边水果贸易及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