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西文化和旅游厅消息,2021年春节假日,广西共接待游客2229.90万人次,同比增长434.9%(与2019年相比恢复91.2%);实现旅游消费140.87亿元,同比增长453.1%(与2019年相比恢复94.6%)。
春节假日期间,全区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回暖,人次消费双增长,文化旅游市场恢复态势进一步巩固,展现起步提速开局争先态势。桂林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2019年,同比2019年增长4.19%。在规定的承载范围内,自治区监控的78个热门景区客流量138万人次,其中南宁青秀山风景区连续多天客流量超过4万人次。
统计数据显示,区内游客占国内游客比例超过70%,成为假日文化旅游主力市场;本地亲子游、短途自驾游、周边休闲游成为本地人的首要选择,各种花样翻新的“微旅游”给今年春节的假日经济增添了亮色。
今年春节,特色旅游亮点纷呈,夜游模式深受年轻游客青睐。贺州市“璀璨贺州·东融之夜”五大系列夜间经济文化旅游主题活动、南宁市夜游邕江、玉林市容州古城夜市、南丹歌娅思谷景区篝火晚会等夜间文化旅游业态,有效增加了当地文化旅游消费。桂林秀峰区推出夜游、夜食、夜娱、夜购系列活动,春节期间平均每天接待10万至15万人次,成为网红打卡地之一。
春节期间,享受乡村美景、体验乡村民俗、住乡村民宿成为众多市民游客首选,乡村旅游持续火爆。河池南丹歌娅思谷景区、宜州刘三姐故里景区分别接待游客1.2万人次、4.36万人次。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的慢城花海景区12万株郁金香争奇斗艳,吸引了逾2万人次的游客前往游览;位于八步区贺街镇的李子标准园万亩李花竞相开放,有2.3万人次游客前往观赏。贺州的岔山村有近10万人次游客到访,当地特色食品梭子粑粑、腐竹、红薯等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受游客欢迎,仅带头人杨志魁一户每天就能卖出近3000个梭子粑粑和2800碗油茶,假期七天实现销售额约9.65万元。
与此同时,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景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纪念园红色旅游景区3家,共接待游客19.72万人次。
春节假期以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保障开放时间,开展免费开放服务和网络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广西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共举办720场群众文化活动,线上线下总参与人次达214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到馆13万人次。同时, “博物馆里过大年”逐渐成为新年俗、新时尚,广西各博物馆对应推出了多种多样的新春活动。
在保障疫情防控等相关必要条件的前提下,广西各地通过发放消费券、门票减免优惠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文旅活动的支持力度。如南宁市区实行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柳州市为就地过年群众发放了100万元的旅游消费券;桂林市推出41条惠民旅游线路、86项惠民活动,引导60家A级景区和34家星级饭店/民宿推出惠民优惠措施,并为5452名外地务工人员发放了价值272万元的消费券。
春节假日期间,广西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全区7家5A景区、247家4A景区已全部接入自治区景区视频监控系统,31个景区安装慢直播摄像头,通过大数据平台可视化呈现,对各主要景区、“网红”热门景点可能出现的瞬时聚集现象进行实时监控与预警干预。(中国日报广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