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2月10日,桂林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累计确诊32例,已于去年3月10日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100%。截至2021年2月9日24时,桂林市已连续357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前桂林市属于低风险地区,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桂林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联防联控组组长、市政府办公室二级调研员李安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多国出现病毒变异株,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多地出现多点、零星和聚集性疫情,需要高度警惕境外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桂林来桂林人员以及冷链物品给桂林市带来的输入性风险。
随着春节长假的到来,新的跨省跨市人员流动已开始,学生放假、务工返乡和探亲访友人流加速叠加,尤其是桂林作为知名旅游城市,游客必将增多,给桂林市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在桂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持续压实“四方责任”,坚持“人物同防”,主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桂林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及下设的10个工作组始终保留,各级指挥部全面进入应急状态,继续抽调各单位骨干全脱产到指挥部集中办公,严格落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全社会协同防控体系。市及各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安全隐患能够及时消除。
全面落实“五有一网格”防控措施,筑牢疫情防控网底。桂林市建立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和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哨点作用,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落实“五有”措施,各单位、企业、社区均按照疫情防控指南,制定了防控管理制度,落实了具体责任人,配备有辖区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同时设置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等措施,配备有体温计、酒精、口罩等防护物资。建立健全完整的本地医疗物资生产保障体系,全市现有医疗防疫物资生产企业40家,基本满足桂林市疫情防控物资需要。实施网格化管理,组织人员开展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摸排和日常健康监测工作。通过社区、单位主动排查,加强宣传引导自主申报,做好重点地区返桂来桂人员社区管理。查管控,排查451.8万人次,管控入境人员3585人,排查出来的人员均由社区开展日常健康监测。
进一步抓好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监管。加强返桂来桂人员健康管理,做好中高风险地区返桂来桂人员登记和排查,按常态化健康码最新规则进行转码操作,对可疑人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登记报告、第一时间落实管控服务,切断所有可能传播疫情的途径。加强重点机构、重点场所人员管控,严格执行广西健康码亮码出行制度,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统一使用广西健康码进行出入管理。加强集中隔离点、养老机构、福利院、监管场所等防控措施,落实环境清洁卫生、预防性消毒、保持场内通风等防控措施。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加大来自高风险的国家和地区冷链食品抽样检测数量,对进口冷链食品,实施核酸抽检全检测、冻品外包装全消杀、进口冷链食品全追溯的“三全”管理措施。
进一步加强新冠疫苗管理使用。截至2月9日,桂林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4.41万人次,接种对象为主要是春运客运一线服务人员,进口冷链物品存储、加工、销售环节的从业人员,人群密集场所的服务管理人员以及医疗卫生人员等重点人群。
进一步引导群众落实自我防控措施。在春节期间原则上不组织团拜、联欢、演艺、聚餐等聚集性活动,影院等场所观众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座位数75%,上网服务场所、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鼓励在本地过节,非必要不返乡,减少走亲访友,提倡网络拜年。
进一步统筹兼顾推动发展。桂林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自治区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推进工业振兴、乡村振兴,加快国际旅游胜地升级发展,确保“十四五”起好步、开好局,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旅强市、生态桂林、健康桂林。
下一步,根据国内外疫情发展形势,将及时作出科学研判,及时提出精准的防控意见,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广大群众自觉执行各项防控措施,上下齐心协力,做到知晓全覆盖,执行全覆盖,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