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南宁市政府党组成员陈超就广西“十四五”建议中提出的“大力实施强首府战略,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答记者问。
都市圈是介于中心城市与城市群之间的空间单元,在区域协同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正如上海大都市圈之于长三角城市群,广佛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之于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的都市圈能够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国内已有湖北、四川、江西、云南、贵州等省明确提出要建设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并已出台相应配套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未来,城市群和都市圈都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
陈超指出,广西“十四五”建议中提出的“大力实施强首府战略,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既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又能更好服务国家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北部湾城市群战略。
目前,自治区和南宁市正在编制的“十四五”和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从推动区域空间一体化、培育南宁核心增长极、建立一系列跨区域协作机制等方面出发,从不同层面提出了南宁都市圈的规划建议。
推动区域空间一体化。未来的南宁都市圈将以南宁为中心,1小时交通圈为半径,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涵盖钦州、防城港、崇左、玉林、贵港等市。都市圈将重点打造南钦、南凭城镇发展轴,做好“向海”、“向边”文章,整合广西自贸区三大片区资源,强化南宁与北部湾港、陆路口岸的联动,并探索口岸共管,实现物流一次通关。向东发展南玉、南贵城镇发展轴,共同推动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多点、全面、深度融合。
培育南宁核心增长极。通过构建多中心、多节点的网络化南宁大都市区空间格局,推动高端要素集聚,打造南宁都市圈核心增长极。右江—邕江—郁江流域沿线培育若干城镇和生态节点,成为城市综合保护和发展带。主城区集聚城市核心功能,加快城市内涵提升转变,建设集约高效、生态宜居的城市中心。南部发挥南部科创新城、临空经济示范区战略增长极作用,推进空港和铁路港双港联动,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枢纽、创新中心和产业中心。北部充实完善武鸣副城区职能,提升完善高教职能,促进产教结合、产城融合。东部加快培育东部产业新城,围绕六景港和高铁站整合空间资源,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新城和内河航运枢纽。
建立一系列跨区域协作机制,囊括产业、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社会保险、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加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合作,推动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都市圈内公交同城化,便利都市圈居民出行;鼓励开展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打造跨区域医联体,实现在南宁都市圈内社保“一卡通”;建立跨区域城乡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重点强化左右江、邕江、郁江等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等等。(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