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脱贫攻坚52县】侗族农民画:大山深处的致富“法宝”

【行走脱贫攻坚52县】侗族农民画:大山深处的致富“法宝”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9-20 22:5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9-20 22: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9月20日电(记者 黄河流 张莉)侗族农民画是中国侗族的民间艺术表象,题材鲜明、造型夸张多变、色彩纯朴、色彩鲜艳,都是当地农民画家原创,展现侗家人生产生活习俗的美丽故事,蕴含着侗家人的民风民俗及对美好生活的践行与追求,在民族人类学及民族审美学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独峒镇作为侗族农民画的发源地和传承地,2002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命名为“广西民间艺术特色之乡”,2008年荣获国家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称。2012年,侗族农民画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农民画是中国侗族的民间艺术表象,都是当地农民画家原创。图为当地农民在作画。

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侗族农民画产业已成为独峒镇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当地政府通过整合三江侗族农民画资源,建立一个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点、传承点、展示点——三江侗画博物馆,搭建三江县农民画传承与发展、经济与文化互动的有力平台,打造“文化+旅游+互联网”的扶贫产业链。同时构建农民画衍生品产业链,积极开发簸箕画、服饰、扇子、布艺、十字绣、粘画、手机壳等文创产品。

侗族农民画以侗族鼓楼为核心,展示侗家人的民风民俗。图为画在簸箕上的侗族农民画。

2019年,独峒镇侗族农民画产值达500多万元,侗族农民画家群体每月人均绘画收入达到3000元,成为了侗乡农民致富增收的示范点。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