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首座市级民族学校落成开学

贺州首座市级民族学校落成开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9-03 17: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1日,新学期的第一天,来自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的土瑶学生赵荣菲与20几位同学一样,大家穿着自己的民族盛装一起走进了新的学校,新的教室。当天贺州首座市级民族学校——贺州民族中学落成开学。

赵荣菲所在的鹅塘镇槽碓村与鹅塘镇大明村、明梅村,沙田镇金竹村、狮东村、新民村等6个“土瑶”村是贺州深度贫困村,在2015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62户7075人,贫困发生率为61.42%,是贺州市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也是广西乃至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

赵荣菲告诉记者,有了新的学校和教室,自己上学再也不用走几个小时的弯曲山路了,学校和教室比以前美丽了好多好多。

扶贫先扶智,内生动力是根本。为了能让贫困“土瑶”学子接受良好教育,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脱贫人口真正“站起来” “站得稳”“走得远”。 2018年10月,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和指导下,贺州市民族学校项目迅速启动,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于今日正式投入使用。

贺州市市长林冠说,建设贺州市民族学校,既是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对平桂“土瑶”聚居区脱贫攻坚有关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市委市政府解决少数民族学生“上学难”的重大决策。

学校目前共有28个班,其中小学13个班,中学15班,学生1233人。其中来自平桂区鹅塘镇大明村、槽碓村、明梅村和沙田镇金竹村、狮东村、新民村等6个“土瑶”深度贫困村的土瑶学生共796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翰墨飘香颂党恩。在开学的第一天,“土瑶”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手中的笔描绘出向往中的幸福生活。在他们的图画里,天真活泼、身着盛装的瑶族同胞在学习,在工作,脸上挂满了笑容。

贺州市民族学校校长龚固财说,学校的建成、为脱贫攻坚义务教育增加了一份保障。学校通过专门开设瑶绣、瑶文、瑶歌、瑶鼓等面向“土瑶”学生的特色课程,在持续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感恩党的领导,感恩伟大的新时代。

贺州市民族学校建成既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更体现了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关心关注 “土瑶”同胞,把党的温暖关怀和政策春风吹向每一个少数民族群众。截至2019年底,共有3个土瑶村、863户5075人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4.5%,平桂区区长朱建军说。(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