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晚,广西资源县第二十六届民族传统河灯歌节由民间自发组织在资源县城AAAA景区资江灯谷举行,各方游客慕名而来齐聚资源,助力当地旅游业强势复苏。
资源县漂放河灯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河灯歌节原为“七月半”河灯节和“七月半”山歌节。相传,放河灯起源于资源县城合浦街。唐宋年间,资江船运繁忙,船夫出行前,为祈求平安,在资江上漂放河灯,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发展,便成了当地群众每年七月十四日夜晚自发在资江边放河灯的习俗。
资源县歌节起源于五排地区的两水苗族乡烟竹村。车田、两水、河口三个少数民族乡所在地俗称五排地区,是浔水发源地,历来为苗、瑶、汉等多民族杂居地。两水苗族乡烟竹苗民于七月半祭祖期间,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对唱山歌,一来纪念祖先,二来寻求生活的欢乐。
近年来,资源县不断发掘河灯歌节文化内涵,先后入选“中国百姓生活游”十大主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已成为该县最靓丽的文化名片。
据了解,资源县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83.05万人,总消费10.46亿元。河灯歌节当天,游客数量达10万人。(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