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职工痴迷老物件二十多年 家中宛如博物馆

铁路职工痴迷老物件二十多年 家中宛如博物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9-01 11: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这些是老铁路的胸徽、帽徽、肩章、袖带、奖章、列车时刻表、客车三角钥匙、搪瓷杯……”聊起心中所爱,姚永民便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48岁的姚永民是南宁车辆段柳州运用车间一名普通的普速列车上部组职工,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收藏家。“你无我有、你有我全、你全我特、你特我专”,是他的收藏理念。

上世纪80年代,17岁的姚永民的“收藏初体验”始于邮票,27岁到铁路上班后,他的收藏爱好慢慢延伸到了铁路。

姚永民的家有80多平方米,因只有一条一米左右的通道供人行走,所以不知情的人会以为这是个“古玩仓库”。阳台、床底……目之所及或所不及处,全部堆满了他的各类藏品,就连沙发也只留了“一人位”。

几个木质盒子、几本厚厚的影集、几个落灰的相框,姚永民将每件藏品分类收好。在上万件与铁路相关的藏品中,姚永民最得意的要数十多年前收入的铜瓶。直到现在,他还会时不时把它拿出来擦拭。

“我当时在旧货老街一眼就看到了它,花了1000多块呢!当时的一千多块可不比现在,你看它不仅印有铁路路徽,还是一件明清年代‘景泰蓝’工艺的掐丝珐琅铜器。当然,这都是我过后仔细对照确定的。”

30多年来,收藏已经成为姚永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大多数“以藏养藏”的收藏家不同,姚永民“只进不出”——他不愿在价格上斤斤计较,也不关注藏品的涨跌行情。

“我认为这些老旧物件的意义无关价格,而是它本身承载的时代印记,过了那个时代就再也不会有了。”姚永民说。

起初,姚永民的妻子和儿子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直到家里没了走路的道儿……

“我爸这些年花在这上面的钱少说也有几十万,我也不经意地受了他的影响。”姚永民的儿子姚绚译今年上高二,他的房间墙壁上也摆满了收藏的乐高积木。

工作以后,姚永民有事没事就钻进旧货市场,跑遍柳州各条古玩街,精挑细选一些富有时代印记的老物件。除了铁路方面的收藏,他还热衷于收藏连环画、老照片、有大事记的旧报纸等。

“我每收入一个物件,总能想象出它去过哪些地方,经历过什么事,它们都很有故事!”姚永民说。

随着藏品数量不断增多,他亦不再“孤芳自赏”。姚永民曾多次举办主题展览,一向“吝啬”的他已累计向广西博物馆、柳州市档案馆、柳州市工业博物馆、柳州日报等单位捐献了70多件藏品,这些现在都成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和展品。

“这些年,铁路发展很快,回头看看自己收藏的老旧物件儿,就感觉更有意义了。”姚永民笑着说,“铁路发展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我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我希望通过我的收藏,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