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海关创新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南宁海关创新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8-25 13: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8月25日,南宁海关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批复一年来,南宁海关在推进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方面采取的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效。

发布会现场

据南宁海关副关长武跟平介绍,2019年8月,国务院批复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规划明确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是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是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是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规划实施以来,为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开放再扩大、创新再提速,南宁海关深入调研谋划,多管齐下支持广西西部陆海新通道创新发展。据统计,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4省市区(渝桂黔陇川青新滇宁陕蒙藏,琼,湛江市)经广西口岸进出口货值共计3446.95亿元,与2018年相比(下称同比)增长8.0%;北部湾港(钦州、钦州港、防城、北海海关)进出口集装箱37.03万箱次(空重箱),同比增长5.3%。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已成为带动广西新的开放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的重要战略平台。

今年以来南宁海关扎实落实中央“六保”“六稳”要求,从门户畅通、重点产业、贸易线路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支持服务新通道建设,畅通国际货运通道,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外贸企业复工达产。2020年1-7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4省市区经广西口岸实际进出口货值1898.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0.3%;货运量5189.2万吨,增加5.9%;北部湾港(钦州、钦州港、防城、北海海关)进出口集装箱24.6万箱次(空重箱),增加14.8%。西部陆海新通道应用效能显著提升,服务货品超300类,辐射92个国家和地区229个港口。南宁海关的工作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力推进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

为全力支持北部湾港建设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千万标箱”国际门户枢纽,今年7月,南宁海关制订出台了《支持北部湾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建设工作措施》,采取建设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湾”系统、全面推广“提前申报”和“两步申报”通关模式改革、推进北部湾港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对标提升等措施,充分释放海关改革的红利,进一步推进通关流程去繁就简,大力促进企业通关便利化。

一是全面推广应用“提前申报”和“两步申报”进出口货物通关模式,首先,在保留企业原有申报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以概要申报、完整申报为主要内容的进口货物“两步申报”模式,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灵活开放的申报制度,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通关服务。1-7月,关区进口“两步申报”报关单共692票。其次,推广应用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通关模式。进口方面,货物国外发运后即可向海关办理申报手续,提前办理单证审核和货物运输作业,非布控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后即可放行提离。出口方面,企业可在货物运抵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前3日内向海关提前办理申报手续,货物运抵后海关办理查验放行手续。1-7月,北部湾港进出口“提前申报”报关单共28526票,占同期报关单总量比例为81.2%。

二是开展进出口货物“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改革,通过“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实现进出口货物的直接装、卸船,减少了货物在口岸监管区的堆存和流转环节,提高了港口码头的作业效率,直接降低企业物流费用成本,大幅提升口岸贸易便利化水平。在此前已实现大宗散货“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的基础,今年7月24日、8月4日,经海关推动,港务部门已经在钦州港完成了第一票集装箱货物的进口“船边直提”和出口“抵港直装”,后续将根据企业需求继续开展。

三是推进北部湾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对标提升,将北部湾港打造成为“智慧港口”,南宁海关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北部湾港建成国内一流港口的要求,以简化单证、优化流程、减少录入和推进无纸化为方向,以大协同为抓手,共同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湾”系统建设,努力推动将北部湾港打造成为“智慧港口”。目前“智慧湾”系统涉及海关的4个模块已上线,并取得明显成效。

二、精准施策,保障重点企业、重点产业供应链通畅。

一是“一企一策”,健全完善以关区两级党委委员牵头联系的企业协调员机制。制定简化手续、延长业务办理时限和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等三批36条稳外贸支持措施,对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及重点物资,加快促进出口转内销,帮扶加贸保税企业快速“掉头”支持措施落地,助力“双循环”经济新格局的形成;进一步扩大海关企业协调员机制的服务对象范围,从高级认证企业扩展到156家重点骨干企业。此外,出台支持高级认证企业发展的16条措施,主要包括设立高级认证企业专门服务窗口,进一步降低高级认证企业进出口货物查验率和抽检比例,“两步申报”模式下免除担保,压缩检疫事项审批时限,优先查验、检测、对外推荐,预约通关,减少海关稽查、核查频次、联合激励等。相当于海关给予高级认证企业VIP卡,在通关、检验检疫、后续监管、关税方面为企业带来最大化便利,惠及机械制造、粮油加工、造纸、电子等广西20余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启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紧急预案,按照“特事特办、一事一议”原则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疫情期间,南宁海关通过建立“平台在线”“掌上答疑”等形式,即时回应企业“云求助”,解答医疗器械产品进出口资质、通关时效等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在境外遇到的临时许可证件、退运等非关税贸易壁垒问题,及时收集境外国家(地区)因疫情对我进出口商品采取的限制性贸易措施通报企业,提醒防范来自海外的贸易风险。

二是优化税政服务,为广西企业减税缓税约5亿元,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政策措施,对涉及企业相关商品在排除期限内不再加征关税,大幅降低美产进口商品税负成本,迅速办理担保转税解除和排除关税税款退还手续,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截至7月31日,广西共计受理了53家企业进口美产商品的关税排除申报,为企业减少税负成本2.52亿元,税负成本降低近2/3 ;优化税款担保计算方法,降低关区进口大宗散货差额担保金的征收比例,减轻企业资金占用压力。截止7月31日,累计为原油、铜精矿和铁矿等商品的进口企业减少税款保证金2.10亿元;落实延长税款缴税期限措施,共计为31家企业的3853.23万元税款办理延期缴税;坚决落实先征后返政策性退税措施,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加强与财政、国库等部门沟通协调,压缩办理时间,精准助力广西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企业复产复工。今年1-7月已完成增值税先征后返退税2.74亿元,核批办理时间比规定时限缩短近七成。

三是优化生产物资监管手续,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对北部湾港进口大宗商品实施“散改集”矿产品查验方式。根据“散改集”作业特点组织实施进口集装箱装操作改革,研究优化查验操作指令,全年预测可减少进口矿产品集装箱查验数量1万箱次以上,大幅度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全力优化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检验合格评定程序,支持广西56家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生产企业全部复工复产。采取多项措施优化重量鉴定监管工作,对低风险企业及商品,鼓励国内收货人主动申请,海关不再实施重量鉴定,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施水尺鉴重,单次作业时间平均减少40%以上,实现为企业减负增效;今年1-7月,全关区进口大宗商品2383批6136.4万吨,不鉴定批次从去年的5%上升到28.65%,平均装卸效率较2019年提高约25%。

三、创新改革,发挥中欧班列、综合保税区稳外贸平台作用,保障贸易线路通畅。

一是多措并举支持中欧班列发展,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主干效应。南宁海关印发《南宁海关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相关措施》,支持南宁、柳州、凭祥等地重点铁路枢纽站点建设。今年,在南宁海关支持下,凭祥铁路口岸成为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获批成为泰国水果经第三国输华入境口岸,东南亚水果可以通过铁路运输进入我国各地市场。1-7月已开行进境水果班列64列、614集装箱次,进口水果1.05万吨,价值1.2亿元。7月1日,凭祥铁路口岸无纸化通关正式启动,实施“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企业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办理业务。1-7月凭祥海关共监管进出境中欧班列217列,较去年同期增加182列,同比增长5.2倍。创新北部湾海铁联运发展,积极推动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港口作业区智能卡口正式启用,为全国铁路中心站首创的具备海关、铁路、港口三方联合检测功能,实现了陆海新通道集装箱“下船即上车、下车即上船”无缝对接,有效破解了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难题,进一步加快疏港速度。1-7月份,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2109列,增幅达80%。将“口岸直提,属地施检”监管模式推广至铁路运输方式,每批次货物可缩短通关时长5到7天,有效增强企业获得感。为解决柳州企业出口海运受阻问题,南宁海关还积极拓展“中欧班列”业务范围,首班柳州-哈萨克斯坦班列已于4月1日运载18台装载机、1台压路机直达哈萨克斯坦。

二是创新发挥广西综合保税区稳外贸稳外资的平台作用,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更好的服务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推进综保区发展21条落地实施和扩大成效,出台24条支持综保区发展措施,南宁综合保税区推行全天候预约通关制度,充分满足跨境电商“7×24小时”、新鲜水果异地进口无障碍通关需求。今年1-7月,南宁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总值222.1亿元,同比增长1.3倍。推进全球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在区内全面落地实施,北海综保区内6家维修/再制造生产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1-7月共进出口1.1亿元,同比增长71.5%,且已达去年北海综保区该项业务全年总值。

三是扶持广西跨境电商新兴业态发展,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承载范围。围绕发挥多区叠加优势,全国首创在南宁综保区打造国际邮件、跨境电商和国际快件“三合一”式集约化监管新模式,将中国邮政东盟电子商务监管中心、中国-东盟(广西)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南宁国际邮件互换局等三项功能进行叠加,实现通关服务“一站式”办理;优化岗位职责和配合机制,货物进出口装卸、集中查验、转关监管和检疫处理等通关服务“一站式”办理,真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时间缩短70%以上,落实跨境电商出口退货政策,实行跨境电商出口不卸车监管模式。今年1-7月关区跨境电商一般出口业务量排名全国第8位。(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 1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