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声音】莫天全:加快建设我国信用评级机构 提高在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话语权

【委员声音】莫天全:加快建设我国信用评级机构 提高在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话语权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5-22 16: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据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告,对美国惠誉评级公司(Fitch Ratings)在我国设立的独资子公司——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予以备案。惠誉博华成为继2019年1月标普信用之后第二家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至此,以美国为总部的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中仅剩穆迪暂未获得央行备案。不过由于其2018年在我国注册了子公司,获得备案开展业务只是时间问题。

据央行初步统计,2020年一季度,中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债券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余额103万亿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信用债市场。不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呼唤有分量的中国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出现,避免受制于美国的三大巨头,提升中国在国际国内信用评估市场的话语权。

一、信用评级和信用评级机构是国家建设信用体系的重要环节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进入是国家金融开放战略的成果之一,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对金融市场的运行起到稳定作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成熟离不开信用评级和信用评级机构,这也是国家建设信用体系的重要环节。

2019年底,国家出台了《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在国内评级机构监管规则不统一、评级独立性不足、评级公信力尚需提升的背景下,确定了信用评级行业规范发展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统一监管的制度框架,也进一步明确了境外信用评级机构申请在中国展业,享受国民待遇,依照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的现行规定执行。

二、受制于国外信用评级机构,中国公司的境外主体得不到公正的对待

近几年,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质量对外开放,中国证券市场在国际范围的影响力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国际评级公司三大巨头都由美国把持,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国际信用评级领域基本没有话语权,中国公司的境外融资评级长期受制于美国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得不到公正的对待,使得中国公司的境外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在此背景下,全国政协委员莫天全建议:加快支持建设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提高我国在国内国际信用评级市场中的话语权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受制于债券市场发展滞后,2005年才开始成长,但至今发展不太顺利,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更是不足。评级行业不仅仅是数据与模型的堆砌,还需要对国情、经济、企业与价值观进行深刻理解。建议国家有选择性地大力支持3-5家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的快速发展,支持这些有条件、有基础的信用评级机构走向国际,提高我国在国际信用评级行业的地位,加大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国际信用评估业的话语权,助力我国企业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发展。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中资企业海外融资步伐加快,快速发展的中资企业海外发债为中国评级机构加速国际化提供了良好机遇。建议在完善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成立一批国家级、省级的信用评级机构,在竞争中选优,有重点地支持优秀的信用评级机构走向世界,增强中国评级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