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战“疫”记】郭俞廷:疫情下,我在马来西亚这样度过

【留学生战“疫”记】郭俞廷:疫情下,我在马来西亚这样度过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4-30 15: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是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表演与教育专业的马来西亚留学生郭俞廷,住在马来西亚的彭亨州。从放寒假回家,至今已经3个多月了。作为毕业班学生,看到很多中国同学已经陆续回到广艺,筹备即将来临的毕业展演,我也好希望自己能回去完成毕业的各项手续!

1月底时,我们得知中国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还真担心在中国的老师和同学们。好在后来中国的疫情一天天好转,我也就放下心来。与此同时,广艺国教院也常在留学生群里了解我们的近况,提醒我们做好防护措施。

在一二月份,我一直一个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生活,在马来西亚国立文化遗产学院进修系给学生们教授马来和印度传统舞蹈。但到了3月初,全国的形势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尤其是2月底至3月初在吉隆坡一个清真寺里的有1.6万穆斯林举行大集会后,全国的疫情迅速升级。3月15日起马来西亚的确诊人数翻倍,并首次出现死亡病例,转眼间变成东南亚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大家都有些恐慌,更注意个人卫生了,都能做到勤洗手戴口罩。为了避免人际接触,政府甚至连马来同胞的见面问好方式"salam"也全面禁止了。

随着疫情的爆发,从3月18日起,马来西亚在全国范围施行“行动管制令”,禁止民众在非必要情况下外出,禁止在未获得允许情况下跨州出行和大规模聚集活动,关闭学校及部分商铺,限制出入境等。我很幸运地在行动管制令实行的前一天,自己开车回到了家乡—彭亨州。在那里我和家人开始了居家隔离的生活。居家隔离前,我们并没有到超市去买东西,一来因为彭亨州不是重点疫区,二来家里的东西还充足。之后遇上物资不够、需要去超市买东西时,爸爸会事先通过电话下单及网上支付的方式,让超市事先准备好订单上的物品。爸爸直接开车到超市,无需下车,只需等超市人员把东西送上车就可以了。

回到自己的家当然是最舒服的,能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可是随之也带来了新的烦恼。因为马来西亚国立文化遗产学院的学生也需要开展网上课程,我只能在自己家里给他们上网课。舞蹈课和一般的文化课不同,对上课场地和设备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一开始上网络舞蹈课程时,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一来很多学生的家里空间不大,手脚都不好伸展,没法像在舞蹈教室那样好好跳舞。二来一些学生家里的网络信号不太好,当遇到网络卡顿时我就不得不等网络信号好了再讲解一遍,这样上课很耗时间。第三个挑战来自线上课程不可避免存在师生内容不同步的问题,往往在我播放音乐的时候,网络那端的学生收到的音乐会比我慢一拍,这让我很难判断学生们跳舞时是否卡对拍子。经过两三个星期的磕磕碰碰,也因为学生们的全面配合,我们也慢慢地克服了这些困难,适应了这样的上课形式。

除此以外,在实行全国行动管制令的期间,我与一群好友也约定了每天下午定时在线上通过视频通话一起做运动,轮流带领指导运动;运动后,我们也通过视频一起分享、讨论自己对舞蹈的认识。我们仍像过去那样说说笑笑、分享趣事。虽然我们将近2个月没面对面相见了,但有了网络的连接,我们的心依然靠的很近。

宅家隔离也让我跟家人更亲近了。我本身不太黏家人,平时也很少跟家人在一起。由于行动管制令的实行,我家附近掀起了居家外卖风潮,妈妈也通过对外出售自制的美食参与其中。妈妈本来是教钢琴的老师,但她的厨艺也很出色。因为管制令的限制,她无法给学生面对面上课了,只好通过做餐食来维持这几个月的开销。妈妈为了这个家很辛苦,我想为妈妈分担一些,于是我每天早上都会帮忙妈妈准备当天的订单,有时也帮妈妈送餐,把妈妈做好的饭菜送到客人家门口就离开,不和客人有直接解除。这期间我和妈妈的互动多了许多,也跟妈妈学会了做许多美味的菜肴。等疫情结束回到广艺,希望我能有机会煮给我所想念的老师和朋友们哈!

我从隔离开始到现在都没有出过一次门。爸爸倒是出去过几次的,每次出门他都会随身携带消毒液以及戴上口罩。虽然我没有出门,可是在网上可以看到实时更新的我们当地的疫情信息。街上的人明显少了很多,到公共场所一定需要测量体温并佩戴口罩才能进去。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志愿者团体会定时到街上协助进行全面的消毒、发放一些日常用品和口罩给需要的居民。我觉得现在彭亨州的防护措施做得挺到位的,居民们也非常配合。

3月底,中国政府向马来西亚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4月还派出了医疗专家组来协助我们开始抗“疫”工作,在这里我想感谢中国给马来西亚的援助!因为你们的帮助,我们的抗疫工作能更顺利开展,就能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现在,马来西亚的疫情已经渡过了高峰期,但“行动管制令”还没解除。感谢在前线的医务人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呆在家,乖乖的遵守行动管制令,这就是我们能出的一份力!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让我们一起加油!我们一定可以共度难关!(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