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了战略部署,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为新征程上做好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必须自觉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立足区位优势,聚焦主责主业,扎实推动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中国—东盟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广西力量。
筑牢思想根基,以坚定文化自信引领国际传播实践。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广电部门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以优质文化供给坚定全社会文化自信、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大使命,必须首先在思想上立根固本,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才能在国际传播中保持战略定力、展现文化魅力,以高质量的视听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
近年来,广西广电视听行业始终将坚定文化自信贯穿于面向东盟的国际传播全过程。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实施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聚焦东盟方向,建立重点项目库,扶持了中越合拍纪录片《发展之路》、中泰合拍纪录片《方舟·布氏鲸》、中越合拍微短剧《孤单旅行团(越南篇)》等30余个优秀国际项目。二是构建传播矩阵,巩固提升广西广播电视台“北部湾之声”广播频率、国际频道及中越合办期刊《荷花》等传统渠道影响力;同时,大力建设“广西视听”APP东盟频道、北部湾在线等新媒体平台,并通过中国影视译制海外传播服务平台,完成超7000部(集)影视剧、4.5万余条短视频的多语种译制播出,有效扩大了视听国际传播的覆盖面和触达率。三是深化内容合作,通过与东盟国家主流媒体合作开办的《中国剧场》《中国动漫》等品牌栏目,推动《山海情》《大山的女儿》《漓江》等200多部、8000多集优秀作品走进东盟国家;持续实施“中国-东盟合拍计划”,自2016年以来共合作拍摄29部视听作品,实现了从“单向输出”向“联合制作”升级。
实践证明,坚定文化自信、牢固文化根基,国际传播才能行稳致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传统渠道优势,深化与东盟国家媒体的固定栏目合作;同时,加强定制化、本土化内容开发,深入推进“短剧出海”和合拍计划,打造更多契合当地受众欣赏习惯的文化产品;加快中国—东盟译制中心等国际传播平台建设,探索搭建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直播专区,推动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在深度融合中提质增效。
把握核心要义,以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叙事能力。我们既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汲取养分,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深厚与独特魅力;又要生动反映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与价值理念,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贯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塑造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东盟视听周是广西广电践行“两个结合”、深化国际传播效能的品牌实践。自2019年创办以来,视听周已联合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媒体部门成功举办七届,开展包括中国—东盟视听产业投资人大会、视听产业合作会议、译制展播活动、青年主播创造营等活动38项,促成合作48项,意向金额超4亿元。视听周连续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和商务部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视听中国 全球播映”优秀活动和2025“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行动计划清单”,列入2026中国—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5周年主题年纪念活动,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我们持续打造“同唱友谊歌”中越歌曲演唱大赛、《春天的旋律》跨国春晚等一系列人文交流品牌活动,与越南数字电视台举办“媒体青年说友谊”分享会、与越南河内电视台举办“视听中国·走进越南”中越视听交流活动等,有效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民众之间的民心相通与情感共鸣,为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生动活力。
这些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坚持“两个结合”,才能使我们的传播内容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时代的温度,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家外交大局,进一步做优做强中国—东盟视听周等外宣品牌,构建以广西为枢纽、视听周为支点的对外交流新格局,通过共同策划、联合制作、双向传播等方式,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视听机构深度合作,使广电视听切实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文化桥”和“友谊带”。
发挥区位优势,以创新驱动开拓面向东盟传播新局面。广西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拥有开展国际传播的天然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勇于在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上寻求突破,将地理前沿转化为传播前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近年来,广西广电视听行业在创新驱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产业平台集聚成型,中国—东盟传媒港和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一港一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已吸引超百家视听企业入驻,形成涵盖创作、制作、技术、传播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营收超80亿元,面向东盟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初步显现。二是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深入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举办中国—东盟微短剧创作与传播交流会,广西山海星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微短剧头部企业。广西东盟跨境电商总部基地加快建设,为超300家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中国—东盟跨境主播孵化基地已培养孵化东盟语言主播超300人,联动海外网红超1200人,为跨境电商注入强劲动力。三是科技赋能成效显著,如 南宁峰值文化等企业利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其蜂潮AIGC共创平台覆盖80多国,译制多语种内容在国际平台播出,完成AIGC内容制作24万分钟,展现了技术赋能国际传播的巨大潜力。
立足新起点,我们将进一步释放广西自贸试验区等政策红利,高标准推进“一港一基地”建设,使其成为产业孵化和国际合作的标杆。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大力培育微短剧、跨境电商直播等新增长点,使其成为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的新纽带。强化技术赋能,实施微短剧技术产业创新工程,鼓励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和传播效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视听精品,在广电视听国际传播的“新赛道”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让中国故事、广西故事以更富创意、更接地气的方式传遍东盟、走向世界。
总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面向东盟的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将始终坚守文化自信,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实践要求,充分发挥广西独特优势,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创新叙事方式、提升内容品质,着力构建多主体、立体式、宽领域的广电视听国际传播新格局,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现新时代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编辑:石睿鹏 通讯员:自治区广电局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 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