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广西平果市第七小学的教室里,讲师精彩的分享通过直播信号,同步传递到雷感分校区的课堂,也进入了无数学生家庭的屏幕。这是“中国好家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国入校公益项目创新传播模式的一个缩影。
在平果市第七小学和第八初级中学的活动现场,主讲专家通过线下讲授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此次活动采用"主会场线下参与+线上直播联动"模式,雷感分会场,覆盖全体教师与学生家长,让科学育儿理念走进每一个家庭。平果市第五小学在感谢信中也提到,这场“融贯古今、汇通中西、知行合一的思想文化盛宴”通过技术手段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据了解,该项目所有课程内容还在华彬文化基金会"小松果"公益平台同步上线,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形成了"线下活动、线上延续"的可持续公益模式。
作为华彬文化基金会主办的公益项目,“中国好家风”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走过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不断探索公益模式的创新升级。从最初线下宣讲,到如今线上线下融合,项目始终紧跟技术发展步伐,让优良家风借助数字翅膀飞入更多家庭。
项目在平果的实践,通过技术手段放大了公益效益。在平果八中的活动现场,“老师家长们踊跃参与互动环节,现场欢声笑语不断,互动氛围十分浓厚”,而这种热烈的氛围也通过直播感染了屏幕前的更多家长。
六年的公益实践,“中国好家风”项目已完成从“单向宣讲”到“生态共建”的升级。在平果,项目不仅传递家风理念,更通过精准的内容设计实现深度触达。
在平果市第五小学,讲师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行动指引之蜕变”:倾听、勇敢、感受、诉说、解放、承认、省察、柔软。这八个关键词,如同八把钥匙,为家长们打开了从知到行的转变之门。平果市第八初级中学许继新书记表示,学校将“持续深耕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以更多元的活动为载体”,让好家风在当地持续滋养成长。
从北京到平果,从线下到线上,“中国好家风”项目的创新实践,为数字时代的公益传播提供了新思路,也让优良家风在新技术赋能下焕发新的生机。
(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记者:石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