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双碳”战略目标与数字中国建设全局,乘势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的时代东风,广西电网公司迎来数字化转型里程碑——新一代计量自动化系统历经9、10月业务高峰期严苛验证,顺利完成单轨切换并全面投入运行。这不仅标志着广西电力计量正式迈入“云数一体、智能驱动”的超高速时代,更打造出西部省份首个规模最大、国产化率最高、技术集成度最领先的省级计量自动化标杆工程,为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西样板”。
作为南方电网公司首家省级新一代智能量测主站试点单位,广西电网始终将计量系统升级置于国家能源战略落地的核心坐标。此次系统上线,既是对《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构建智能量测体系”要求的深度践行,更是破解“新能源高比例并网、电力数据爆发式增长”时代命题的关键举措。立足“云大物移智”技术集群,创新采用“一主两域、用采分离”顶层架构,不仅满足超大规模城市群、复杂能源生态的数据采集、存储、计算需求,更构建起“数据驱动决策、智能赋能治创新”的计量新范式,为区域能源转型筑牢战略支点。
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全链条国产化技术的突破与集成。广西电网联合华为云Stack、国电南瑞等技术伙伴,攻克“云数一体”分布式平台异构数据库实时同步、高性能存储硬件国产化适配等多项核心技术瓶颈,建成国内电力行业领先的安全可靠国产化计量云。软件架构上,基于华为云Stack GaussDB(DWS)打造的PB级实时数仓,彻底打破传统数据处理桎梏:全量采集数据实现“分钟入库、秒级查询”的行业顶尖响应速度,数据处理峰值达600万条/分(较原系统提升20倍),日均处理数据21.8亿条,年数据处理能力实现从“十亿级”到“万亿级”的量级跨越。这一突破,让全省近2400万用户、超2500万个计量测点的高效采集与全景感知成为现实,部分电能表采集密度较传统模式提升15倍,为能源数据“全要素感知、全周期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的深度,决定价值释放的广度。新一代计量自动化系统以“智慧赋能”为核心,在多领域实现突破性价值跃迁:
故障响应迈入“分钟时代”:3分钟内精准研判停电范围(较传统模式提速80%),自动派发抢修工单,平均复电时间缩短6小时,每年为企业减少停电损失超亿元,用技术践行“停电少一秒,服务多一分”的民生承诺;
线损管理实现“量级跨越”:依托“2176核CPU + 12.75TB内存”分布式算力池,核心业务指标计算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线损统计从“月度核算”升级为“日度监测、小时分析”,推动电网经济运行效率提升15个百分点;
新能源管理达成“全景可控”:截至2025年8月,广西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5257万千瓦,构建超大规模分布式光伏监测体系,实现清洁能源“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助力广西清洁能源消纳率提升至90%以上,居全国前列;
电碳融合服务“双碳”大局:创新构建行业级“电-碳”转换模型,为企业生成动态“碳效码”,为政府碳监管、碳市场交易提供精准数据支撑,让碳排放追踪与分析“可视化”,助力企业碳分析、碳优化、碳评价,成为区域“双碳”目标落地的“关键抓手”。
此次广西电网新一代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全面上线,不仅证明了华为云Stack在电力计量超高性能场景下的国产化适配能力,更构建了“电网企业 + 科技企业”协同创新的典范。它既是广西电网数字化转型的“里程碑工程”,更是国家智慧能源战略落地的“生动实践”——让每一度电的计量都承载绿色发展使命,为壮美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为全国省级智慧能源治理提供宝贵的“广西经验”。
未来,广西电网将持续携手核心伙伴,以“数字赋能计量、智慧引领能源”为方向,深化“大数据+AI+计量”融合应用,拓展云边协同、智能运维、“计量+政务”、“计量+产业”跨界服务场景,共同打造开放共享的能源数字生态,持续擦亮西部智慧能源“计量名片”。
(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记者:石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