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柳柳州》主演王良荣获“文华表演奖”

民族歌剧《柳柳州》主演王良荣获“文华表演奖”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05 17: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刚刚从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出品,广西文化产业集团联合出品,广西歌舞剧院创排演出的第十八届文华奖提名剧目——民族歌剧《柳柳州》,其主要演员、广西歌舞剧院一级演员王良荣获第十八届“文华表演奖”(全国仅10名)。

这是2015年全国文艺评奖制度改革以来,广西第二次获得“文华奖”,首次获得“文华表演奖”。

此次获得文华表演奖,不仅是对获奖演员精湛表演水平的充分认可,更是广西近年来大力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成果体现。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艺事业,持续实施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设立广西艺术基金,推行“出精品、出人才”激励计划,恢复签约文艺家制度,并大幅提升文艺奖励标准。正是在这一系列务实而系统的举措引领下,全区文艺工作者登高原、攀高峰,创作推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在全国性文艺评奖和展演展览中屡创佳绩,以文艺的力量展现了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新气象、新风采。

作为广西歌舞剧院男高音独唱演员,王良此次是首次挑战中国古代题材剧目男一号。接到角色时,他坦言“手足无措”:“柳宗元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既要呈现真实,又要让观众共情,压力很大。”

为贴近人物,他泡在书店查阅史料,从《柳河东集》到地方文献,系统梳理柳宗元在柳州“重修文庙、解放奴婢、种柑植柳”的惠政事迹,逐渐理解这位“唐宋八大家”不仅是文豪,更是心怀“官为民役”理想的政治家。“被贬柳州却依然忧民忧国,这种精神让我震撼。”王良说。

民族歌剧《柳柳州》剧照。摄影:刘海栋

为还原人物的时代特质,他跟着广西戏剧院京剧团老师学习戏曲台步、仪态,在广西话剧团老师指导下打磨对白语气,更在音乐专家方晓琴、龚小平、唐佩珠、晁浩建、田浩等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唱段精准传递人物情绪——初到柳州时歌声“愉悦明亮”,怒斥陋习时“铿锵有力”,北望长安时“迷茫纠结”,悟透“官为民役”时“豁然开朗”,让舞台上的“柳宗元”真实可感,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王良的获奖,是广西民族歌剧《柳柳州》“全方位本土化创演架构”的生动注脚。该剧从编、导、演到音乐、美术,均由广西本土团队打造:编剧深挖柳宗元与柳州的历史渊源,作曲融合广西山歌与唐乐元素,演员全部来自广西文艺院团。业内专家高度评价该剧“突出编、导、音乐、演员、美术人才的全方位本土化创演架构,实现了地方文化资源的最佳配置”,彰显了广西文艺工作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

通过《柳柳州》的“全方位本土化创演架构”,广西在创作精品的同时,有效锻炼并培养了一批具有高专业水准的声乐艺术人才。

创演期间,剧组先后邀请10余名区内外专家开展培训,剧中青年演员在“传帮带”中得到迅速成长。在这支人才梯队中:主演王良荣获文华表演奖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戏剧类表演奖;青年演员于添琪、赵俊男入围第十六届全国声乐展演现场展演,其中于添琪获得“第十六届全国声乐展演优秀人才”荣誉。

如今,这批本土演员正成长为广西文艺创作的“主力军”,充分印证了“用自己的演员,培养自己的人才”这一理念在提升剧目生命力、推动地方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深远意义。

今年以来,《柳柳州》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截至目前,该剧完成四轮全国巡演,足迹覆盖北京、上海、陕西、浙江等10余个省市,累计演出百余场(含线上展播),惠及观众300余万人次。

7月,剧组以“归乡”为主题,先后走进柳宗元“北望”的长安(西安)、祖籍河东(永济),让“官为民役、利安元元”的为政理想回到历史原点,引发强烈共鸣。

10月,剧目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参评文华奖,以其浓郁的广西风韵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再次让地域风情升华为触动人心的时代共鸣,在年轻观众聚集的社交平台亦收获如潮好评,成为广西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一张闪亮文化名片。

“柳宗元‘官为民役’的初心穿越千年,依旧照亮当代。”王良的获奖,不仅是个人艺术生涯的里程碑,更是广西文艺“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生动实践。作为广西文化名片,《柳柳州》正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未来,剧组将继续带着这部作品走向更多城市,让“古人之志”成为“今人之光”,让“广西造”民族歌剧在新时代绽放更大光彩。

(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石睿鹏)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