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届中国新材料产业大会期间,桂林市临桂区精心策划的特展,在8号展厅内架起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以300余件陶器串联起桂林陶艺的万年传承,呈现了这片土地“史前人类复合材料技术发源地”的深厚底蕴,将广西厚重的史前文明与前沿的产业蓝图巧妙“链”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深沉的文化自信与历史智慧。
图为大岩遗址
展厅内,现代材料科技的成果琳琅满目。而在展厅左侧的特展区域自成意境:没有炫目的高科技装置,只有十余个静谧的展柜,陈列着桂林不同时期的陶器。特展既有突起窑、严关窑、窑里窑等桂林代表性窑口的出土陶器,也有现代工艺美术大师的匠心新作,从大岩遗址、甑皮岩遗址等史前考古发现,到近现代的传承创新,完整勾勒出桂林陶器的发展脉络。
“不要小看这其貌不扬的陶器,它承载着万年前人类文明的曙光,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件材料科学杰作的原材料。”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关永华在一件按史前陶器制作比例制成的陶器前驻足解读。他指出,这个“本源”之陶,连接着远古的“开创性”与今天的“高精尖”,激起了大家对认知、改造、创新材料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深度思考。
特展左上方,一幅桂林市洞穴遗址分布图宛如一张神秘的星图,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凝神细观。图上,以大岩遗址、甑皮岩遗址为核心,周边密密麻麻标注着上千个岩洞遗址,直观揭示了桂林这片土地在史前时期异常活跃的人类活动与文明积淀。“以前只闻‘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才知道,这奇峰秀水之下,竟埋藏着大岩遗址这般厚重的史前文明密码,尤其那万年前的陶器遗珍,太令人震撼了!”来自深圳的参展商方春先生在展柜前久久驻足,感叹不已。
图为专家学者在大岩遗址现场交流
据介绍,桂林陶器的出现、发展与衍化,是“中华万年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为桂林乃至广西后续的文化繁荣与陶艺演进奠定了基石。它标志着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重要节点,是漫长历史长河中绽放的璀璨瑰宝。此次特展,旨在让更多学界同仁知晓,桂林是万年前人类陶器的起源地之一,其大岩遗址更是史前人类复合材料技术的重要发源地。
临桂区区长何兵表示,作为万年文明的守护者与材料创新沃土的建设者,临桂区正以实际行动回应这份历史传承。近年来,临桂区依托桂林经开区与临桂高新区,引进了华为、领益智造等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桂广滑石、鸿程机械、桂冶机械等本土骨干力量,建设以滑石、碳酸钙、金刚石超硬材料等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园,深入推进与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融合,着力打造从基础材料(滑石、碳酸钙)到尖端应用(超硬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的产业链条。仅2025年上半年,临桂区生产总值153.95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9.73亿元,增长13.2%。
图为专家学者在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观察出土文物
此外,临桂区政府还组织20多名专家学者,先后在大岩遗址、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进行现场考察,重点考察出土陶瓷。通过实地勘查这两处遗址,专家学者们围绕遗址的学术价值、保护难点以及未来规划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为后续保护与研究奠定基础。
当前,广西正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奋力迈进,这份源自万年文明深处的文化自信与创造精神,是大家勇毅前行、面向未来的最坚实底气,必将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