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壮美广西·多彩边关”全国文旅媒体人暨文艺名家采风活动走进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深入当地文化馆与民族中学,实地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实践,聚焦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采风活动首站来到上思县文化馆。采风团详细了解了该县文化馆组织开展的音乐、美术、民族舞蹈等常态化公益培训课程相关情况,并重点了解了上思县非遗项目“虽蕾”“舞鹿”的历史渊源与传承发展。
“虽蕾”(上思壮话山歌),是上思县壮族群众所喜爱的一种民间歌唱形式,流传并盛行于上思壮族民间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每到节庆佳节,民间仍盛行山歌对和,形成了一种民间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
舞鹿是上思县壮族儿童庆贺喜庆习俗活动的舞蹈,由壮族儿童手执鹿头身披鹿衣模仿鹿的形态进行表演,舞蹈由匍匐、并腿小跳、对拜、一字横排拜、碎步转身等动作组成,按四拍、六拍、散拍的节奏起舞。舞蹈用简单的节奏、朴实的动作表现当地民俗中贺喜祝福的特点,而用小孩来舞蹈并配以小鹿的道具,给舞蹈以小巧可爱之风格,蕴含着独特的童趣,也构成了一种朴素的美感。
上思县文化馆文化志愿者黄光魁介绍,该馆主要通过多门类,多层次的方式开展公益培训班进行非遗文化传播。上思县群众积极参与非遗活动,响应文化传播号召,该馆通过与校外机构紧密联系,相互学习,推动艺术资源均衡发展;还积极举办文化惠民演出,邀请各地区人民观演,让上思县的非遗文化既“可感知”又能“走出去”,持续为上思县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非遗的活力在于传承。上思县民族中学将本土文化基因融入教育体系,通过开设舞鹿班、山歌班,并聘请自治区级传承人岳建霄等专家驻校授课,使古老技艺在校园中焕发新生。学校还将多项民族体育纳入课程,并每年举办文化艺术节,形成了“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民族团结教育路径。
上思县民族中学校长韦思宇表示,非遗进校园不仅增强了全体师生的文化认同与自信,也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的重要平台。上思县民族中学依靠独特的地域与文化优势,在学校三月三庆典活动中加入抛绣球、舞鹿及山歌的非遗文化元素。学校还在运动会上融入了民族体育比赛的创新形式,在课程中设置民族文学教育,促进文化交流,让全体师生感受到了民族大融合的魅力。
下一步,上思县将继续深耕本地文化,通过校园传承、场馆展示等多元途径,让更多人感受到上思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通过创新传播方式,为上思县文化发展与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张莉 摄影:刘沣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