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暨第五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医院管理分论坛在南宁召开

“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暨第五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医院管理分论坛在南宁召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7 20: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26日-28日,“数智赋能 共享健康”“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暨第五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医院管理分论坛在南宁召开。会议以数智医疗为引擎、以跨境协作为纽带,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构建坚韧高效的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自2018年首届举办以来,中国—东盟医院管理合作论坛历经七年耕耘、三届积淀,从最初的学术交流,逐步发展为平台共建与战略协同,持续推动双方在医院管理、医学教育、临床研究、医疗诊治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已成为双方分享经验、深化协作的重要桥梁。

本届论坛共有东盟国家驻南宁总领事馆等机构代表、医疗行业协会领导、医院管理者,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全国各地各级医院管理人员等400多人参会。

论坛开幕式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相关工作负责同志,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黎君君,广西医科大学校长曾志羽,中国—东盟医院管理合作联盟外方主席单位、老挝友谊医院院长宋赛·拉萨翁,中国—东盟医院管理合作联盟中方主席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郑宝石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彭涛主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相关工作负责同志指出,论坛对于促进中国—东盟医学发展和卫生治理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医学科技进步;二是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三是坚持务实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黎君君表示,近年来,广西深化拓展与东盟国家跨境医疗合作,有效助力构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我们期待与东盟各国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继续在卫生服务体系、医院管理、医疗技术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合作,以数字与智能技术为驱动,共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曾志羽表示,医疗卫生交流与合作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我们愿与各方携手,共同加强国际化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及队伍能力建设,共同探索数智时代赋能医院管理现代化的新路径,共同推进医疗卫生技术的创新与转化,为提升和拓展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响应能力、打造新时代“健康丝绸之路”贡献智慧和力量。

宋赛·拉萨翁提出三点倡议:一是进一步夯实“数智赋能”的共同底座,让AI真正成为提高可及性与安全性的生产力;二是打造面向区域重大疾病与老龄化挑战的联合研究与示范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东盟方案”;三是建立面向医师、护理与管理人才的共同培养与轮转机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人才梯队建设。

郑宝石表示,健康是发展之基、民生之要、合作之桥,期待通过本次论坛,能与东盟各国分享医疗技术成果,传递合作意愿,共商“数智赋能”之策、共谋“共享健康”之路,让合作成果真正惠及各国人民。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承“共建、共享、共赢”原则,为健康丝绸之路贡献一附院力量。

据了解,作为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中方主席单位及区域“一带一路”卫生合作排头兵,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终以推动区域健康合作为己任,构建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新生态,合作内涵不断深化:联盟成员单位已发展至221家,既有中国的优质医院,也有东盟国家的骨干机构;跨境医疗合作平台累计为东盟8个国家数百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并依托远程医疗中心拓展线上协作;“1369生命直通车”建立高效跨境转运机制,实现中越危重患者快速跨国救治;地贫防治“广西模式”在东盟多国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会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示了三大成果: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启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语医谈”智能体发布、中国(广西)-泰国(清迈)临床能力培训中心揭牌。

在开幕式环节中,泰国清迈大学医疗技术学院院长萨空、护理学院副院长帕妮达;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郑宝石、党委副书记赖铭裕共同为中国(广西)—泰国(清迈)临床能力联合培训中心揭牌。

据悉,值此中泰建交50周年之际,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为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号召,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泰方将构建常态化的中泰医学教育交流机制,深化双方多所知名高校及附属医院的教学合作,丰富合作内容与形式,涵盖短期教学工坊、学生交换访学、中长期学分交流、教师互访授课等。此举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双方与泰方高校各自的教学和临床优势,实现资源互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另外,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已于9月16日正式启用,中心集危重症救治、健康保健、高层次人才培养、医学科研与合作交流于一体,将显著提升中国—东盟区域医疗合作能级。“泌语医谈”智能体是全球首款支持东盟小语种的AI交互式医疗专科数字人,于9月17日正式发布,是该院积极推进东盟语料库建设、践行“人工智能+”行动的重要举措,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数字健康合作提供了广西方案、中国方案。现场还布展介绍了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构建成果、地中海贫血防治研究重大成果等。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彭望清,防城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戴三军,泰国卫生部医疗服务司副司长阿卡拉坦·吉特努亚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卢青,越南越德友谊医院办公室主任裴忠义以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郑宝石进行了授课,内容涵盖医院高质量发展、共筑健康丝路等主题。各专家见解独到、观点精辟、角度新颖,给国内外医学同道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立足全球医疗国际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分论坛一以 “国际医学交流与合作”为核心聚焦点,深度探讨了地贫防控、医学人才培养、医院高质量发展、区域医疗中心构建等多个方面的实施路径。来自泰国、越南、老挝以及我国的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交流了不同的经验做法,为推动中国—东盟医疗协同发展凝聚共识。

分论坛二紧扣“医院高质量发展”主题,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数智医疗应用、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医院管理、节能减排实践等多维度切入,深入解读了医院在转型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医疗行业梳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与未来方向。

以“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为主题的分论坛三,聚焦护理领域前沿议题。DRG时代下的护理管理、以数字创新与人文关怀提升患者体验、创新护理应对老龄化社会、新时代智慧护理、快速康复护理实践、专科护理小组重建等实战型授课内容,引发与会护理同行广泛关注与共鸣。

分论坛四题为“赋能医学教育,培养卓越医学人才与医院可将续发展”,各授课专家围绕医学教育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从研究生培养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到“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以评学融合发展”的新理念,获得现场热烈反响。

分论坛五着眼于“智慧医疗和数智医院创新与发展”,人工智能诊疗应用、数智医疗系统搭建、AI 医生临床实践、大模型技术赋能医疗、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等前沿内容贯穿授课全程,通过技术案例演示与应用场景解读,让与会者直观感受高科技为医疗行业带来的变革与突破。(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张莉)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