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下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等多家机构启动“听见未来·爱的分贝2025听障救助广西专项行动”活动,构建“医疗-公益-社会力量”三位一体救助体系,为广西听障人士及家庭送去改变命运的“新声”。
启动仪式在医院裙楼二楼小学术厅举行。会上,与会各方共同拼起广西地图,宣告“听见未来·爱的分贝2025听障救助广西专项行动”正式在医院启动。基金会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颁发“医心向善,声动广西”牌匾。
据介绍,今年4月,国家人工耳蜗集采政策落地广西,单侧耳蜗价格从过去20-30万元降至约4-5万元,1-14岁听障儿童医保报销后费用更低,而专项行动发挥了“政策利导+公益力量+医疗技术”三位一体、紧密衔接的救助体系优势,让曾因高昂费用望而却步、符合条件的听障群体看到了更切实可及的“新声”希望。
专项行动聚焦两大资助方向:一是人工耳蜗植入资助,为18岁以下困难听障儿童/青少年及全日制学生提供双侧最高3万元的梯度补贴,覆盖医保报销后自付费用的30%至70%;二是体外机升级资助,针对使用超6年的老旧设备,提供单侧最高1万元、双侧最高1.5万元的换新支持。
芮芮(化名)的家长路女士(化名)说,他出生时听力筛查通过,但在陪伴时发现孩子对声音没有明显的反应,也不会说话,于是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听力后确诊了感音神经性耳聋。随即在孩子14个月时做了单侧耳蜗,当时耳蜗还没有集采,花光了家里大部分积蓄。当听说国家集采政策落地广西及申请“爱的分贝”可以补助另一侧耳蜗植入,便抓紧时间申请。在确认得到补助之后,家属再次联系上医院来做对侧耳蜗。
13日上午8点半,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楼手术室里,一场改变芮芮命运的人工耳蜗植入术紧张有序地进行。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组长谭颂华主任医师带领谢利红主任医师等专家,在麻醉手术中心团队的全程监护下,为入选专项救助行动的芮芮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经过1个小时的努力,当电脑屏幕上人工耳蜗检测示意图各通道绿灯全部亮起,意味着一个沉寂的世界就此打破,经过术后科学康复训练,芮芮将可以依靠正常工作的人工耳蜗从“无声世界”步入“有声世界”,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专项行动启动后,和芮芮一样获得基金会资助的听障患儿将不断增多——除资金资助外,他们将享受到医院和基金会联合开展的听力筛查与义诊、健康科普讲座、人工耳蜗调机升级、家长康复培训、全国救助网络建设等全链条帮扶服务,形成持续高效可及的听障救助体系。
就在启动仪式当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刘磊副主任医师受邀坐客专项行动公益直播间科普“人工耳蜗全攻略”,围绕“听力损失原因、解决方案、人工耳蜗工作原理、适合植入的情况与人群、植入手术步骤与时长、开机时长与调试要点、单侧与对侧植入必要性”等听障人群及公众关心的健康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吸引了13.7万人次观看。
专项行动是有关各方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将政策落地生根的具体实践,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推动听力健康公益事业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稳步迈进,为听障群体搭建一座从“听见未来”到“融入社会”的坚实桥梁。(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