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智”造出行新范式 演唱会专线激活城市经济新动能

南宁“智”造出行新范式 演唱会专线激活城市经济新动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07 09: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当周杰伦的经典旋律在广西体育中心夜空回响,2025年4月25日至27日的邕城夜晚被数万歌迷的热情点燃。在这场青春记忆的音乐盛宴之外,由南宁市交通运输局精心构建的“智慧交通+文旅融合”服务网络同步绽放光彩:3条定制公交专线单日输送客流突破3500人次,轨道交通延时运营至午夜零时,科技赋能不仅为歌迷搭建起“智慧出行”的便捷桥梁,更让城市消费与文旅体验在流动的交通脉络中实现深度融合。

定制专线:串起城市文旅珍珠链

“从三街两巷的历史烟云到民歌湖的现代霓虹,这条专线就是南宁的时光隧道!”手持“周同学”主题纪念票卡的歌迷张先生如数家珍般展示着票面上的城市地标。三条定制专线以体育中心为枢纽,精准串联起12颗城市明珠——既有青秀山的翠色云屏,也有万象城的时尚脉搏,更将南宁之夜的璀璨灯火纳入交通版图,形成“一线一城韵”的独特文旅长廊。

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朱超揭秘运营奥秘:依托大数据精准分析票务分布与历史客流,专线动态调整发车间隔至15分钟,高峰时段加密至10分钟,实行“一票制2元”惠民政策,并与地铁4号线C11站构建零换乘接驳枢纽。数据显示,专线开通后周边商圈客流显著提升,成功实现从“客流运输通道”到“经济增长引擎”的华丽转型。

智慧赋能:让交通系统会“思考”

在广西体育中心公交场站,一辆印有“周同学”IP形象的主题巴士缓缓停靠,车载智能语音助手亲切提醒:“前方到站青秀山风景区,如需购票可扫码领取优惠券。”这种充满科技感的出行场景,正悄然改变着南宁市民和游客的出行体验。

这条专线的“聪明”体现在细节里:打开“爱南宁APP”,能实时看到公交车到哪了、还要多久到,等车时心里不慌;系统给规划的“公交+步行”路线,总能避开绕路,连去景区哪个门最近都标得清清楚楚。车上的智能语音除了报站,还会适时“安利”南宁的吃喝玩乐,让赶路的时间变成了解城市的窗口。​

最让人觉得贴心的是,专线准备的限量纪念票卡藏着小惊喜——凭卡能抽演唱会应援盲盒。“原本两点一线的交通动线,现在变成了充满惊喜的寻宝之旅。”乘客李女士展示着刚获得的绣球香囊,笑意盈睫。

立体网络:交通网变身文旅体验带

“以前看演唱会最担心散场堵车,现在地铁延长到零点,公交专线直接送到商圈,看完演出还能和朋友去万象城吃夜宵!”歌迷陈小姐的感受道出了众多外地游客的心声。南宁地铁在演唱会期间将1-5号线运营时间延长1小时至24:00,配合公交专线形成“地上地下”立体交通网,有效缓解场馆周边拥堵,实现了“观演+旅游+消费”的一站式体验。

在智能电子站牌前,来自昆明的歌迷王同学正扫码领取景区折扣券:“本来只想看演唱会,跟着专线打卡了好几个景点,南宁的交通服务太贴心了,让我对这座城市好感倍增!”这种“交通即体验”的创新模式,让交通网络不仅是运输工具,更成为串联城市魅力的体验纽带。

未来蓝图:从配套服务到发展引擎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演唱会的交通保障,更是‘交通+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探索。”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朱超表示,当交通系统从“被动配套”转向“主动赋能”,就能成为串联城市魅力的流动纽带。南宁正推动交通网络向“消费引擎”转型:通过智慧调度精准匹配文旅活动客流,用主题线路串联景区、商圈、夜市等消费场景,实现“一条线路激活一串消费热点”的乘数效应。这种转变不仅让八方来客在便捷出行中感受“中国绿城”的宜居温度,更让交通网络成为承载城市活力、传递文化魅力的立体载体,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随着智慧交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南宁正在书写“交通赋能城市发展”的新篇章。当车轮化作城市的流动名片,当路线编织成体验的立体画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创新为笔,在智慧交通的蓝图上勾勒出文旅融合的壮美图景。(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石睿鹏)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