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进人大工作 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创新推进人大工作 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5-20 21: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广西来宾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履行职责,创新开展工作,不断提升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以生动实践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党的领导坚持得越好,人民当家作主就实现得越充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就越能得到彰显。来宾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人大工作置于市委中心工作来定位、谋划和推进,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市委把人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总体工作布局,形成每年召开常委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作工作情况汇报、常态化研究人大工作的重要事项、常态化给人大提要求交任务的党委领导人大工作新机制。2019年以来,先后两次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措施文件,对新时代人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全力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发挥职能作用,为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提供了政治保证。

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人大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定位,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动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常委会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领导作用,严格落实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近年来,常委就立法重大事项、重点监督议题、重大改革举措等,主动向市委请示报告103项;先后召开61次党组会议集体讨论研究有关事项,积极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法治方式,维护党和国家权威、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领导;不断强化履职保障,完善《来宾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12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常委会工作;制定和完善机关党组议事规则、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等42项机关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机关工作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以强化职能建设,使常委会真正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提高了人大把握大局、调查研究、综合表达、协商合作、联系群众、决策参谋等能力,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民主渠道作用提供了有力保证,确保人大能够担负起主要民主渠道的功能。

坚持依法履职夯实深厚民意基础

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四个机关”的定位要求,依法履行职责,在做好地方立法、人大监督等工作中,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需要。

在提升地方立法成效中贴近民生民意。市人大常委会顺应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更高水平法治的期盼,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立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立良法保善治促公正,把立法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制定《来宾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流程》,修订立法专家顾问工作暂行办法,充实立法专家顾问库,常委会立法专家顾问从25名增加到30名。实行“双组长制”。重大立法项目采用“双组长”制,由市人大常委会一名副主任和市人民政府一名副市长分别成立工作组协同推进。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探索建立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新增基层立法联系点7个,近年来各立法点参与7部地方性法规征求意见工作,提交立法建议300多条,获得采纳230多条。坚持人民群众对立法规划计划的编制、立法项目的起草审议、执法检查和立法评估等全过程参与。建立完善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立法的工作机制,通过公开意见建议征集、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调研、专题论证、问卷调查、听取汇报等形式,深入倾听各方意见建议,不断强化人民群众参与立法。比如,近年来全市各级代表普遍反映甘蔗叶和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引起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立即开展专题调研、论证,及时推进《来宾市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条例》立法,回应了群众的关切,条例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成为全区首部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市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问题,提供了法规保障。又如,广泛征求各级各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立法建议,科学编制我市2022~2026年立法规划,共征集到立法项目建议28件,纳入五年立法规划11件。

在正确有效依法监督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市人大常委会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实施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近年来共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66项,跟踪督办审议意见落实32项,开展专题询问3项,开展专题调研38项,努力把人大行使监督权的过程,变成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维护人民利益的过程。把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同支持其依法履职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紧扣法律规定、突出法律责任,对照法定职责履行、法律责任落实、法律执行效果进行检查。将群众期盼贯穿人大监督全过程。在监督选题上,切实做到议题来源于群众,让人民掌握话语权;做实走访调研,体现一切依靠群众;重视跟踪督办,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善于打出监督“组合拳”,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项工作评议、专题调研等多种监督方式,加强跟踪督办、跟踪问效,形成环环相扣的全链条监督闭环,督促“一府两院”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比如,加强预算草案编制前的调查研究,共同商讨预算编制方案、原则、重点等,就预算草案内容、报告形式、报表构成等提出意见建议,将预算编制的初审和监督贯穿于财政预算编制的“二上二下”全过程,并组织部分人大代表、部门领导听取对市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的意见建议,组织预算专家、单位财务业务骨干、部分人大代表、人大财经委成员开展预算草案和部门预算评审咨询活动,基本实现了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围绕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提出14条审意见和建议,得到财政部门的采纳,进一步完善了预算草案和部门预算。勇于创新,增强监督实效。创新运用APP平台推进民生监督,全市60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累计通过平台反映问题46321件,成为反映民意的直通快车,为推动各级各部门改善民生找准了着力点。在全区率先开展“类案监督”,在助推司法公正方面收到良好监督效果。在全区率先并连续3年引进第三方对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及重点工作涉及的部门及6个县(市、区)、市工业园区等66家调查对象所负责的731项主要任务,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监督核实,推动政府工作报告任务落到实处,及时为市委立足实际、统筹兼顾,稳中求进、乘势而上,有效化解债务风险、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重振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全市经济增速连续2年位居全区第一方阵。通过强化监督,让人民看到人大全流程全要素监督产生的实实在在的成效,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尊重代表、服务代表、接受代表监督,积极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进一步增强代表联系人民、服务人民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发挥代表在全过程民主、反映群众诉求、解决民生难题中的积极作用。

高标准建设代表联络站。按照“一心四带多点”做好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规划,高标准建设市人大机代表联络中心,桂中水城人大代表履职示范带、红水河人大代表履职示范带、大藤峡库区人大代表履职示范带、环大瑶山人大代表履职示范带和50个代表联络站,推动建成6个县级“代表流动工作站”、70个乡镇代表履职活动中心和568个代表联络站,其中在行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示范基地等拓展建立代表联络站54个,形成“以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为重点、以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基础、以专业代表联络站等各种经济组织代表联络站为延伸”的代表履职平台的网格化、全覆盖布局,实现“县、乡、村、屯”四级全覆盖。规范开展主题活动,积极发挥代表联络站宣传站、连心桥、民意窗、监督岗、大课堂五大功能作用。

搭建便利高效的信息化履职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统一开发五级人大代表民生监督APP平台,统一组织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对6个方面民生领域开展监督。全市60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可以在闭会期间,通过走访选民、参加视察、联络站活动、代表小组活动等,充分发扬民主,收集选民意见,集思广益,就发现的六个方面民生领域问题,以“随手拍”的形式,通过APP平台向国家机关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实现在线实时跟踪监督,拓展提升代表和群众参与人大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为代表履职提供简便高效服务,使代表履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据统计,截止2022年3月底,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累计已通过平台反映问题46321件,使联络站代表集体履职与代表个人利用APP平台收集反映民意民愿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联络站“不打烊”式运行,实现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常态化和人大依法监督的高效性。

高效办理代表建议顺民意。及时交办市四届、五届人大会议代表建议,及时跟踪督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落实领导领衔办理代表建议制度,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协调,形成全程跟踪落实的工作机制。常委会领导领衔重点督办了关于加强来宾市技工学校建设、关于加强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工作等代表建议。建立完善代表建议办理考核评价和通报表扬机制,将代表建议办理纳入绩效考评内容,进一步提高了代表建议办理的实效。近年来,代表所提建议已全部办结并分别答复代表,办复率100%,代表满意率达100%。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 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来宾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推进新时代来宾人大工作,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贯彻体现到人大各项工作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来宾实践,更好地担当起新时代赋予人大工作的职责使命。(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苏敏忠 来宾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