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征程上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潘桂仙代表对“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十分认同。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征程上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来源: 广西日报
2022-03-06 10: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记者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广西代表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三个共同愿景”之一强力推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具体行动,是推动新时代广西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八桂大地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要奋力在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列、作示范,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掷地有声,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自治区民宗委主任班忠柏代表表示,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分重要。全区民宗委系统将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为抓手,持续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宗教中国化广西实践走深走实,努力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根本。我所在的界别政协委员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民族团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共识。”民革广西区委会副主委区捷委员说,共同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千年的各族儿女是一条藤上的瓜、一棵树上的花,只有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根藤、这棵树枝繁叶茂,瓜才甜、花才艳。政协委员要把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

履职进入第10个年头的在桂全国人大代表黄超是一名法律工作者,她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各族干部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做决策、抓工作”格外关注。她说:“今后我将在工作中继续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反映各族群众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对此我深有感触。”桂林市资源县车田苗族乡党委委员彭石华代表说,车田苗族乡地处滇桂黔石漠化地区,该乡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实现农旅融合新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下一步,将充分利用民族乡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丰富民族文化内涵,营造文明乡风,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

“作为一名来自壮乡的人民代表,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桂平市植保植检站站长陈仲南代表说,在未来工作中,将立足本职工作岗位,服务好各族群众,加力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努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业提质增效。

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柳州螺蛳粉生产聚集区视察,对螺蛳粉产业给予了赞誉和鼓励。“小米粉做成大产业,是柳州各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相互依存的生动见证。”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委员说,近年来,柳州将部分原材料加工车间搬到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民族地区,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难题。诸多螺蛳粉生产企业积极吸纳各民族职工就业,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这碗‘团结’粉,也是柳州各族同胞的大未来。”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牢固树立共同体理念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作为一名毛南族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对民族团结进步深有感触。”巴马瑶族自治县委书记黄炳峰代表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令自己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每一个民族的关怀与厚爱。他表示,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助推各族群众在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感情上相互亲近,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在教育,重在下一代。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潘桂仙代表对“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十分认同。她认为,学校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一名教师,要担当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广西民族大学现有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一半,涵盖壮、汉、瑶、苗、侗等53个民族。”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委员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该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推动新时代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学校持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鲜明主线贯穿办学治校、铸魂育人的全过程,营造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学生心灵深处。

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代表说,将把握时代特点和边境师生需求,充分利用边境民族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创设特色民族文化课程体系,推动民歌、民间舞蹈、民族工艺、民族传统体育等进课堂,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以文化传承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交融创新,不断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

(统筹 王春楠 记者 龚文颖 廖志荣 王艳群 奚振海)

(统筹 王春楠 本报记者 龚文颖 廖志荣 王艳群 奚振海)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