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与全国一样,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着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等压力,宏观经济环境更趋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串串洒满汗水的数字,见证了广西工业振兴的奋进之路,夯实了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底盘”。

稳中求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广西日报
2022-01-16 21: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记者 龚文颖 陈贻泽

2021年,是广西改革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时隔4年再次亲临广西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广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一声声亲切问候、一次次深入交流、一句句谆谆嘱托,领袖的关怀激励着八桂儿女。

一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团结带领全区上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富民兴桂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年来,全区上下直面疫情防控带来的严峻挑战和经济恢复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姿态,迎难而上,难中求成,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打好“七场硬仗”,有力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工业振兴再提速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区在“稳”与“进”中砥砺奋进。

与全国一样,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着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等压力,宏观经济环境更趋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只有稳字当头,才能更好地求进;只有进而发力,才能稳步发展。

扩大工业投资,强基础、优结构、利长远。2021年我区强力推进工业强桂战略和扩大有效投资三年攻坚行动,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不放松,全区上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逐季制定工业稳增长政策措施,奋战一季度、攻坚二季度、拼搏三季度、冲刺四季度,全力以赴“抢”项目,“备”项目、“推”项目、“帮”项目,力促工业项目开竣工和增产达产。

增强工业基础,积蓄发展动能。2021年10月以来,全区14个设区市投资全部实现正增长;截至2021年年底,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4500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20%,共推进“双百双新”产业项目393个,实施“千企技改”项目1168个,支持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和基础设施项目185个。

强企、补链、扩群,挺起工业脊梁。我区出台“百亿强企”“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方案和龙头企业培育方案,实施补链强链延链项目500个;实施百家单项冠军、百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百家龙头企业“三百培育工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81家;新一轮“千企技改”工程力促汽车、机械、食品等主要行业“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推动“老字号”品牌焕发生机活力。

鼓劲、突围、解困,助力企业纾困发展。我区在全国首创工业振兴特派员联系服务企业制度,选派1094名专业干部,组建14支工业振兴特派员工作队奔赴全区14个设区市,专业化服务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重点招商项目、重点工业园区,获得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成立工作专班缓解用电紧张,解决汽车芯片缺口。开展“财金联动”,破解项目融资难题;财政贴息资金47亿元,撬动“桂惠贷”投放超2360亿元;减征社保费31.2亿元,减税降费超200亿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一串串洒满汗水的数字,见证了广西工业振兴的奋进之路,夯实了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底盘”。

开放引领再提升

2021年,我区发力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扎实推进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坚决打好“开放引领扩外贸”硬仗,为我区经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夯实产业基础。

——建大港,向海而兴。完成技改工程后的钦州30万吨级油码头,2021年底迎来了油轮靠泊。自此,北部湾港结束了不通30万吨级巨轮的历史,具备了20万吨级集装箱船通航能力。我区实施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年提升行动,聚焦北部湾门户港建设,2021年建成13个港航项目,新增外贸航线9条,货物吞吐量超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600万标箱,海铁联运班列开行突破6000列,助力我国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稳定增长。

——扩外贸,优进优出。我区在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发展、提质增量上下功夫,开展“百企入边”行动、“千企开拓”外贸强基础工程,2021年我区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8%,加工贸易进出口突破千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走出了持续向好的“上升曲线”。

——建平台,厚植优势。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增长13.7%,创历届之最。“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快马加鞭,中国—东盟信息港总体规划项目开竣工率已达87%;各类开放试验区阔步前行,广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完成95%,入驻企业超5.6万家,南宁、崇左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出口额分别增长2.6倍、10倍,百色、东兴、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平台建设收获新成效。一个个重大开放平台的建设,彰显的是我区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成果。

——促创新,生机勃勃。我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76.4%;22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快建设。

民生保障再夯实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2021年全区财政支出的78.5%投向了民生领域。我区正是以这样的决心和姿态,坚决打好保就业保民生这场“硬仗”,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各地各部门用更精准的政策落实、更有效的工作举措、更有力的服务保障,全力托举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1年,我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各地各部门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拓展灵活就业渠道,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等工作。据统计,我区高校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84.7%,城镇新增就业40.7万人,农民工规模总量达1440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脱贫攻坚胜利收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掀起新高潮。我区采取“线上预警、线下摸排”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常态化监测和集中大排查,对存在风险的农户“应纳尽纳”。截至2021年11月底,共纳入监测对象12.42万户44.64万人,有5.39万户21.25万人消除风险。我区接续启动实施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聚焦乡村“形、实、魂”全面提升,确定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落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67.2亿元;打好农业稳产增收硬仗,完成农业农村投资4000亿元,为我区各地农村和脱贫群众增强发展后劲。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全球疫情持续肆虐、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严峻形势,全区上下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人、物、环境”同防,落细落实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强化边境一线管控,确保经济社会正常有序运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守好祖国“南大门”。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绘就了我区广大干部群众“幸福底色”。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展望未来,前景可期。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的第一年。首战即决战,开局定全局。5700多万名壮乡儿女正牢记领袖嘱托,感恩奋进,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1+4+3+N”目标任务体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在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上不断取得新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龚文颖 陈贻泽)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