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桑蚕产业“动车模式”引领群众脱贫致富新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9-29 09:29:34
分享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民营企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三江村打造现代生态桑蚕产业扶贫示范园,创新发展“动车模式”产业扶贫,改造提升桑蚕传统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脱贫。2016年三江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截至2017年,底累计实现100户411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6.39%降至1.81%。

因村施策,方向精准,开创扶贫新模式

三江村有近百年种桑养蚕的传统,长期以来当地因种植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蚕茧质量差,导致经济效益不高。2016年3月,浙江桑农陈国民带着资金来到这里,成立了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政府支持推动、市场经营运作”的原则,创新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扶贫车间+农户”的“动车模式”实施产业扶贫,发挥企业“火车头”作用,引领村民转变传统观念,建设标准化桑园和蚕房,实施种养分离,改变以往的人蚕混居现状。公司负责统一提供质量保证的蚕种和桑苗,从小蚕、中蚕到大蚕全程技术跟踪指导,并保底收购。农户在技术、质量、销售等方面均有保障。经过技术革新,蚕茧出茧频率由原来的每年10批提高至每年20批,蚕茧质量由原来的2A、3A提升到5A级标准以上,出售价格每斤平均高出市场价3元以上。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目前三江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截至2017年底,累计实现整村100户411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6.39%降至1.81%。一举甩掉了压在村民头上30多年的穷困帽子,得到了全国桑蚕同行业和中央有关部门的称赞。

强化培训,勇于实践,探索扶贫新经验

如何通过示范园建设带动农民可持续增收不返贫?示范园的快速发展,群众的高效增收,离不开常态化的培训。陈国民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定期派员到示范园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农户的工作效率和种养水平。

脱贫攻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学习借鉴,都是在“学中干、干中学”,当前,示范园也在推动三产融合上也进行有益探索。抓好一、二、三产业互动拉长产业链的同时,增加贫困群众的就业机会,增强产品的附加值、竞争力。形成种桑养蚕—蚕茧加工—农耕体验完整的产业链,并积极打造“旅游+扶贫”产业示范基地,促进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长效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成效明显,影响深远,打造脱贫新名片

目前,三江示范园逐渐成为国内桑蚕行业新标杆,预计到2018年底示范园蚕房规模将达到16000平方米 ,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 2018年4月在宜州召开的全国丝绸会议上,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模式正式并命名为“动车模式”。全国桑蚕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鲁成教授说:“这是桑蚕生产的一次划时代的进步!”

脱贫攻坚核心是实现贫困人口增收。示范园投产后,三江村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提供桑叶、到基地打工等形式参与,农户通过流转土地每年可获得700元/亩租金、通过务工每人每月可获得固定工资2300元,卖桑叶每斤可达到0.8元。目前桑蚕产业基地共覆盖农户560户2250人。2017年三江村土地流转2100多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年收益约140万元,示范园提供务工收入约80万元,全村2711人,人均增收800多元。2017年全城区桑蚕产值达2.96亿元,同比增长27.18%。

形象提升、致富明显、助推经济提质增速

自从2017年以来,公司的“动车模式”产业扶贫蜚声海内外,国内外到示范园的各种学习考察活动络绎不绝。据统计,从今年3月20日起至5月29日,已有来自全国及世界的60多批客人到基地参观学习,参观最多一天曾高达9个批次。

示范园的“动车模式”颠覆了人们千百年来种桑养蚕的传统理念,实现了“种桑不一定养蚕、养蚕不一定种桑”,现在三江人选对了路子,尝到了甜头,村民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如今村民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退桉还桑势头迅猛。家家户户都行动起来发展种桑养蚕。 “动车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还极大的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几年来示范园修通了14条25公里水泥路,桑园到哪里水泥路就通到那里;全村90%的农户住上了楼房,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