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如今的南木林生态示范区。 火炎 摄
王顶峰,西安人。他与高原有缘,名副其实。
1996年,王顶峰从西藏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日喀则工作。21年过去了,他依然保持着关中汉子的气质,耿直开朗,自信率真。
2013年他又从日喀则市委来到南木林担任县长,这段时间恰好就是南木林生态示范区从无到有的时期,他是见证人也是参与者。
那年,时任西藏自治区副主席的边巴扎西就“两江四河”流域造林工程建设情况来到南木林的艾玛乡进行实地调研。提出将雅鲁藏布江北岸打造成综合生态示范区,上升到西藏自治区战略。第二年的3月29日,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作为“两江四河”造林的启动地,铲响了“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的“第一铲”。
雅鲁藏布江北岸曾经是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 火炎 摄
“南木林县更是举全县之力投入到示范区的建设当中,那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高原人工植树造林活动,就在雅鲁藏布江北岸,可谓‘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很多同事在工地上,整个一个土人似得,我都认不出来了。”王顶峰回忆说。
“三月份,在内地的一些地方已经是春暖花开了,这里还是冰天雪地,而且风沙还特别大,挖树坑的挖掘机碰到下面的冻土时还直冒火星子,就是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硬是在这荒滩上挖坑、客土、施肥、浇水,干得真是热火朝天。”
同样是种树,用的力气和内地完全不同,据专家化验测试,这里土地的有机含量为零,内地的树到了这里肯定不适应,根系扎不下去,很难存活,所以栽树的坑里不仅要客土还要大量施羊粪、牛粪等农家有机肥,而且水利还要跟得上。
王顶峰县长指着雅鲁藏布江北岸的这片荒滩说,“生态示范区建设前就是这个样子,甚至还不如现在这样平整。” 火炎 摄
“三月份,正在给新种植的树苗的树坑里灌水,刚刚培上的土很松,有人一不注意,脚踩了进去,一下就淹没到膝盖,拔出来的两腿都是泥水,冰天雪地,泥腿顿时就冻成了冰棒,梆硬梆硬的”。王顶峰说。
三年多转瞬即逝,县道两旁长满了油菜花,还有当年种下的树苗。
王顶峰说,“国家投资种树,让当地的群众受益啊。随后的林业补贴、生态岗位都是让老百姓得到了生态之外的实惠。他们现在可以不离乡、不离土就在家门口挣到钱了。”
艾玛乡是个江河汇集的风口,每到四月份的时候,特别容易起风,大风一刮,黄沙弥漫,屋子里的桌子上都可以写字、画画。过去这里是留不住人,地上不长草,连牛羊都喂不了,所以乡里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
三年来,植树和管护这两项,为群众增收近3500万元,今年植树造林及病虫害防治就为当地群众增加现金收入230多万元,实现了群众增收与生态建设的互利共赢。
生态示范园的建成,艾玛乡的老百姓们感触最深,收益最大。有位叫赤列的村民,上了年纪的人还在坚持当护林员,而且很是负责任。就是因为他们很热爱自己的家乡,家乡的巨变他们最有发言权。
现在好多了,有风无沙。环境发生了变化,连群众的心态和健康都发生了变化。精准扶贫,异地搬迁生态产业,让当地的柳果村三年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雅鲁藏布江是从海拔53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马泉河发源的,全长2900多公里,流域面积90多万平方公里。自西向东奔流于青藏高原南部,最后于巴昔卡附近流出国境,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藏族人把雅江看做圣河,王顶峰介绍起眼前这条大河来,也是如数家珍。
他说,“读中学时遇到一个特别好的地理老师。很喜欢地理,这点在西藏工作很关键。”
王顶峰说,“这就人们常说的独木能成林的本土植物沙棘。” 火炎 摄
在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坝子上的示范林大面积种植了沙棘,它和榕树是一类,独木能成林。管护得好,可以从地地下繁衍出许多根系,慢慢又长起了独树。
这座生态示范园有三万多亩,累计完成国家投资1.5亿元,栽植新疆杨、榆树、柳树、藏川杨、小青杨、紫穗槐、沙棘等各类苗木167万株,建设绿色走廊林网50公里,造林成活率达95%。初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生态建设大格局,保证了“造一片保一片,种一片活一片”。
“沙棘在别的地方都被称之为灌木林,在我们这里竟然长成了乔木,这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吧?”他笑着说。
这里的沙棘长得好,那是因为管护上下了大工夫。高原种树,“三分种,七分管”。
山东省潍坊市援藏工作组投资120万元,在生态示范区组建了一支30人的专门管护队伍,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主要负责灌溉、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围栏维护、冬季树木养护、涂白和防火等工作。
沙棘枝干的刺长得很长,牲畜一般不敢靠近,但它的叶子是很好的饲料,采摘下来可以喂牲畜。到了秋天,这里还会引来各种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小动物,像野鸽子、黑颈鹤、野兔子、草狐狸什么的。
植被改良了土壤,树下面开生长各种草类。刚开始种树的时候,有专家不相信能在这荒滩上种活树木。高原上每一成活的树木,都凝聚着人们的心血。王顶峰看沙棘,就像欣赏鲜花。
他学着当时的专家,弯腰抓起一把沙子边撒边说:“他们就是这样质疑的。”
等树苗成活后,专家们再来时,感叹不已地说,全西藏造林还看谁?就看两个地方,一个是山南,一个就是南木林了。”
他弯腰抓起一把沙子边撒边说:“他们就是这样质疑的。火炎 摄
南林在藏语里是‘圣地’的意思,翻译成汉语就成了‘南木林’。如今这一片荒滩真的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木示范区了,名副其实。
谈到未来,王顶峰满怀希望,他认为示范区建设为发展林果产业和林下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给雅江北岸旅游综合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把树种成活,就像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并不意味着就算完成了任务了,我们还要有责任把他们抚养成才。我们的确是任重道远啊。”
登上瞭望塔,眺望雅江北岸的南木林生态示范区。 火炎 摄
示范区中心有一座山东潍坊援建的瞭望塔。王顶峰感慨的说,平时忙的真的难得有时间到塔上来好好欣赏一下。
王顶峰感觉西藏人很热爱生活,他们在地里干上一会活儿,就围坐在一起喝酥油茶啊青稞酒什么,高兴了还要再唱一曲跳一下。
“不像咱关中人,背朝蓝天面朝黄土,活儿干完了,回到屋里咥一碗捞面,就满足咧。”
眺望着北岸示范区树木的郁郁葱葱,王顶峰深情地说,他的一生注定是要留给了西藏。
这片绿荫何尝不就是这位关中汉子的那一碗捞面?(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