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向海经济”确定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并将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内相关产业的升级,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经济区对此充满了信心,并已做出了详细的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北部湾办”)产业发展处的负责人称,北部湾经济区将搭建一个常态化的产融对接平台,为资本进入区域内的实体经济提供引导、建立信心,进而为经济区“向海经济”的快速起步和统筹发展,提供能量和长效机制。
这一平台目前已得到中国建设银行的战略支持。中国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也表示有意在201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与广西政府正式签署有关合作协议。
“产融结合”构想成为现实
2017年5月23日上午,中国建设银行综合金融服务进广西推介暨签约活动在南宁市荔园山庄举行。北部湾办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同签署了《支持北部湾开放开发金融合作协议》(以下简称“《金融协议》”)。
根据《金融协议》,中国建设银行在“十三五”期间,将整合建行集团母子公司资源,发挥建行集团金融链服务优势以及海内外融资平台服务优势,为北部湾经济区累计提供约40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支持,推动产融结合,扶持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产业发展,助推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而北部湾办将支持建设银行发挥国有大银行的主力标杆作用,给予组织协调和政策支持。
“创新金融合作模式,加强政银合作,促进金融与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发展由‘输血功能’到‘造血功能’的转变,对于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升级版具有重要意义。”北部湾办一位负责人表示,这是北部湾经济区成立十余年来首次与国家级金融机构签署的合作协议,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强双方合作,尽快探索出集成式金融服务模式,共同推动‘产融结合’,助推产业发展。
政府导向,融资效率更高
“金融部门对产业的扶持,目前在北部湾经济区还是有所欠缺的。所以针对这个痛点,我们提出了‘产融结合’的概念。”北部湾办产业发展处是推动“产融结合”的最主要部门之一。该处处长沈少红为本刊记者介绍了推进“产融结合”的重要性。
据悉,“产城融合”将把金融机构与企业汇聚到同一个产融对接平台上,利用政府所掌握的丰富市场信息及强大的公信力等优势,促进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以此解决企业融资的难题,同时为资本找到更可靠的投资渠道。
众所周知,资本具有逐利性,在确认对某个企业或某个产业投资的潜在收益和风险之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态度是谨慎的。而北部湾经济区通过搭建“产融结合”平台,在资本和企业之间的对接中,将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其中的具体措施将包括定期举办产融对接会、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项目库等。
“政府掌握了相当充分的市场信息,但这样的信息以往是不公开的,这也使得资本只能在市场上盲目地寻找项目,花费非常多的成本进行市场调研。”沈少红处长通过例证表示,在“产融结合”的平台上,结合北部湾经济区重点项目库的专家信息和政府的发展规划,政府部门对于资本应该向什么产业投资,会提供一个权威的意见。
“由政府来告诉资本有哪些项目可做、政府希望这些项目在哪进行布局,这样就能在产融对接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好的引导性作用。”沈少红处长说道。
8大产业,6座城市,统筹发展
对金融在北部湾经济区内的流向进行引导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实现北部湾经济区6座城市的差异化发展,减少同质化竞争造成的内部博弈,避开发展过程中的弯路,进而提升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升级的整体协调性。
北部湾办产业发展处副处长邓洁丽博士表示,北部湾经济区将使用市场化的手段,对6个城市的产业升级进行统筹规划。以钦州为例,政策与资金都向钦州的冶金业倾斜,在长期的发展中,钦州将会成为冶金企业投资的洼地,并逐渐在钦州形成冶金业的产业集群。
经济区已确定的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冶金、石化、能源、健康与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粮油和食品加工和轻工制造业。这些产业将在北部湾经济区的统筹规划之下,根据城市的发展特点、优势资源等因素,被分别规划到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和玉林共6座城市。
而根据广西出台的《广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三五”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内3大滨海城市,今后将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打造“向海经济”。其中北海市将着重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临海先进制造业;防城港市将着重发展钢铁、有色金属、核电等龙头临港工业;钦州市则着重发展石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现代临港产业。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先通过现有产业的发展壮大,增加我们在‘向海经济’中的话语权,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进来。之后再通过产业的培育,把几个航运、物流、贸易等中心培育起来,使北部湾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枢纽。”邓洁丽博士认为,“产融结合”正是北部湾经济区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一步。(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