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高位对接中关村推动创新发展

来源: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2017-05-02 10:28:02
分享

破土而出

合作共赢引来创新要素快速集聚

更适宜的阳光、空气和土壤让创新的种子在南宁落地生根,收获的是合作的果实。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一诞生,就成为南宁市创新因子最活跃的区域,逐步释放发展新动能。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运营初始,就将战略定位放在集聚一流的技术、人才、资本、政策等创新资源要素上,旨在打造面向东盟、辐射西南中南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科技中心、示范中心和服务中心,从而形成广西和南宁创新发展的良好品牌效应、示范效应、平台效应和带动效应。

最直接的示范效应,就是创新企业的快速集聚:仅在基地揭牌运营当天,就有12家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签约入驻,而短短9个月后,基地已入驻行业重点企业23家、孵化创新团队23个,同时储备企业50多家。

创新要素流动到哪里,向哪里集聚,哪里就会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创新企业的新理念、新技术,在带动南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正逐步“发力”。

南南铝作为南宁市的老牌铝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加快产品转型、生产线改造升级已成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牵线搭桥下,上海明匠智能和南南铝业从接洽到达成合作意向,不到3个月的时间便擦出了火花。“和过去单纯提供设备不同,明匠智能提供的是服务,是一套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解决思路。”南南铝负责人说。

而进驻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企业,也正在以创新基地为平台,为其发挥科技创新溢出效应找到借助“南宁渠道”走向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上海明匠智能借助南宁走向东盟,斩获泰国TTC1.2亿人民币订单;而广西捷佳润公司也依托创新平台,为广西本土创新企业实现全国创新大赛零突破,今年前两个月合同额同比去年翻了一番,计划挂牌新三板。

南宁携手中关村建设创新示范基地,已成为后发展地区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等机制增加科技创新力量的一次有益尝试,更是创新发展理念下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合作的一个新典范。

深耕细作

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并非中关村经验的简单复制或直接引进。

目前,一个汇聚了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符合广西地域特色、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已经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初显雏形。

在政策方面,良好的创新生态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随着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运营,日前,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南宁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为此,南宁打出组合拳,实施八大举措30项具体措施,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导向和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创新人才资源上,南宁市正积极借助中关村智力优势,转化为南宁的创新优势。以中关村为龙头,一批创新运营体系管理人才、创新领军人物也纷纷“入邕”,为南宁借力引智提供了源源活水。

在创新资本方面,南宁也加入总规模100亿元的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而总规模5亿元的南宁明匠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首期1亿元也已到位,在帮助企业走向东盟方便发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伴随着与中关村合作的深化,南宁以基地为平台,积极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智能制造为主导,以科技服务为关键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带动南宁新兴产业发展,尤其是以哈工大集团、明匠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业和以广西石墨烯研究院为核心的石墨烯产业异军突起,将逐步成为南宁市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创新示范基地也让南宁加强了与国内各大创新城市以及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协同合作,加速了南宁融入国内国际创新网络体系,形成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以中关村为龙头的创新企业进驻,南宁市并没有等着“摘桃子”,而是更加苦练“内功”,为各类创新主体“搭台唱戏”提供高效服务。近年来,南宁市不断打破体制机制障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区率先突破,在全区率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陆续出台,助力南宁创新企业“轻装”上阵,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得到加强。

“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站在迈向未来的新起点上,南宁将进一步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依托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使得创新服务平台将更加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建设达到一流水平、协同创新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加速南宁市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为加快建设“四个城市”,勇当广西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的排头兵提供强大动力。(原文编辑:汪峰屹 作者:南宁新闻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

推荐